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4月28日訊(記者陳靜茹)近日,在2023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啟動儀式上,國家航天局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火星全球影像圖。科學研究團隊通過火星高分影像識別了著陸點附近大量的地理實體,國際天文聯合會根據相關規則,將其中的22個地理實體,以中國人口數小于10萬的歷史文化名村名鎮加以命名。將中國標識永久刻印在火星大地,其中就包括位于湖北省宜城市的鄭集鎮。鄭集鎮是一個什么樣的鎮?有什么樣的歷史文化?4月27日,湖北省宜城市鄭集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莫鈺做客《面談》,為我們介紹鄭集鎮。
視頻截圖。
記者:您看到過火星探測火星全球影像圖嗎?鄭集鎮圖像在影像圖上,您感受如何?
莫鈺:宜城市鄭集鎮作為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城址所在地,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火星全球影像圖中被永久刻印在火星大地,編號順序為“3”。我們感到非常意外,也是大大的驚喜。同時,我們十分自豪和榮幸,這對弘揚楚文化,傳承楚皇城,提升鄭集在全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具有深遠的影響。
記者:您為我們整體介紹一下鄭集鎮?
莫鈺:襄陽宜城市是楚國故都、宋玉故里。鄭集鎮位于宜城市中南部,東依漢江,西臨蠻河,南鄰鐘祥,北接宜城市區,屬漢江經濟帶平原鄉鎮。全鎮版圖面積224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積214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86萬畝,是典型的魚米之鄉。現轄30個村,2個社區,238個村民小組。境內有楚皇城遺址,世界文化遺產——白起渠穿境而過,雅口航運樞紐橫跨漢江。
海報制作|張莉
記者:聽說這里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都城遺址?
莫鈺:是的,鄭集鎮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楚皇城城址位于宜城市區東南約7.5公里的鄭集鎮皇城村境內,是湖北省迄今發現的春秋戰國時期的第二大古城遺址,1981年被列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楚皇城城址采取大小兩城套筑,城址面積約2.2平方公里,城墻周長6420米。城址內的地下文物十分豐富,先后出土的有西周晚期的銅方壺,東周時期的大型銅車、嵌玉片的鱉形帶鉤,還有銅鼎、蟻鼻錢、金幣“郢愛”以及陶鬲、陶鼎等。目前,在國家、省、市各級博物館中共展出楚皇城出土文物33件,尤其是楚皇城城址出土的“銅方壺”文物曾陳列在人民大會堂湖北廳(銅方壺現在已拿回陳放在宜城博物館展廳)。這些歷史文物為研究楚國歷史與文化提供了翔實的實物佐證。
記者:據說楚皇城遺址迄今為止有2000多年的歷史?介紹楚皇城遺址楚皇城里有什么有趣的歷史故事或者歷史典故?
莫鈺:是的,我鎮境內的楚皇城遺址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城址內現有楚國早期的紫禁城、曬金坡、跑馬堤、烽火臺和昭王墓等重要歷史遺跡,城外有拖鍬溝、撈尸湖和鞭尸臺等與楚皇城緊密相關的傳說遺跡。歲月流逝,歷史無情,楚皇城這座上至春秋戰國,下至東漢,歷時400多年的千年古都,雖然經歷風雨兵火的銷蝕,但古城遺址至今仍清晰可辨。
楚皇城城址有很多歷史典故,其中比較有名的有楚莊王絕纓飲酒、問鼎中原、飲馬黃河、一鳴驚人等,這些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
記者:鄭集鎮的支柱產業是什么?
莫鈺:2022年4月,鄭集鎮被納入“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我們以產業發展為導向,以補鏈延鏈強鏈為重點,全力做大做強優質稻、鴨產業、蔬菜、麥冬四大農業產業鏈,現已建成10萬畝優質稻基地、500萬只養鴨基地、3萬畝綠色蔬菜基地、1萬畝麥冬基地。同時,我鎮正在積極發展羊肚菌、蓮藕等特色產業。全鎮現已培育了1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1家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規模以上企業共有16家。
記者:鄭集鎮有哪些特色農產品?
莫鈺:我鎮地方特產主要有“宜城松花皮蛋”“宜城板鴨”“楚皇城貢米”等。“宜城松花皮蛋”為湖北省名牌產品,現正在申報中國馳名商標,“宜城板鴨”正在申報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楚皇城貢米”曾獲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
記者:網友問,如果來鄭集鎮旅游,幾日游比較合適?
莫鈺:我們距離宜城只有20分鐘的車程,如果要過來旅游,兩天時間是比較合適的。
記者:未來,鄭集鎮在挖掘楚文化資源,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有哪些計劃?
莫鈺:我們鄭集鎮將以此次火星命名為契機,深入挖掘楚皇城歷史文化資源,打響楚皇城名片,以文帶農、以農促旅、全面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推動鄭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全力打響楚皇城名片。2022年,楚皇城城址保護規劃已獲省政府批準,西城墻南段保護展示工程方案獲國家文物局批復,2023年又被納入宜城市委、市政府十大民生項目。今年,我鎮將全面抓好楚皇城及周邊環境整治,重點抓好西城墻南段保護展示工程建設,還原楚皇城原有地形與風貌;爭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二是大力發展農旅融合產業。鄭集鎮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我鎮將弘揚楚文化,打響楚皇城品牌,加快推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同時,我鎮是“國家農業產業強鎮”。我們將用好農業產業基礎,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創新農文旅產業融合新業態新模式,打造一批有特色、能增收、可致富的農旅融合新產業,實現由“賣產品”到“賣品牌”“賣文化”。
三是加快推進和美鄉村建設。今年,我鎮共有皇城村等6個村被納入省和美鄉村示范片建設規劃,我鎮將深化規劃實施,把文化旅游發展和和美鄉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重點做好農旅、文旅融合文章,統籌推進產業興村、旅游活村和文化立村,串點連線成片,形成鄉村旅游精品線路,著力打造和美鄉村建設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