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訊(見習記者熊璐) 4月26日下午,“科技賦能臨空,智慧新城啟航”數字經濟交流論壇在武漢康禮高級中學報告廳舉行,行業專家、學者、企業家等各界精英齊聚一堂,探討臨空經濟與智慧城市建設的前沿技術、發展趨勢以及實踐經驗,共同推動臨空經濟和智慧城市建設的創新發展。來自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唐明與華中科技大學土木與水利學院教授、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助理周迎受邀現場作主題報告。
“科技賦能臨空,智慧新城啟航”主題論壇現場。通訊員肖娟 供圖
科技革新 前沿技術可“顛覆性”提高社會效率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唐明教授作了題為“人工智能的現狀與未來”的報告,通過對ChatGPT進行介紹與分析,講述了當下人工智能的發展現狀及其在實際場景中的應用。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唐明教授作主題報告。通訊員肖娟 供圖
唐明講到,人工智能帶來了第四次工業革命,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發展為標志,極有可能實現對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的智能替代和功能倍增,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唐明分享了人工智能的典型應用——“光谷人才數字人”,屏幕上仿真女性形象將光谷人才政策信息娓娓道來;博物館、手術室、教學機器……人工智能技術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場景中去。
唐明表示,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會有越來越多固定、繁瑣和標準化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這既能緩解人口老齡化時代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也能幫助勞動者專注于更具優勢和創造性的工作,從而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
“智慧”賦能 城市數據化管理已成必然趨勢
“加快CIM(城市信息模型)建設,是對我們構建數字中國數字社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撐。”華中科技大學土木與水利學院教授、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助理周迎在主題報告中講到,CIM能通過推演功能驅動城市的規劃和建設,給城市和區域的管理帶來巨大價值。
華中科技大學土木與水利學院教授、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助理周迎作主題報告。通訊員肖娟 供圖
論壇上,周迎還介紹了其團隊在基礎設施運維、智慧園區運營管理、城市更新、智慧文旅開發等領域的項目案例。大量的實際案例被展現在現場嘉賓眼前,城市的各個維度在信息系統的編輯下變得可視、可知、可預測。
周迎展望,新平臺建設肯定能夠助力我們對美好城市的建設。
迎接浪潮 空港新城大力開展“智慧城市建設”
4月14日,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武漢市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加快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提高數據資源配置效率。
《武漢市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也曾指出,推進數字化應用場景建設,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提高智慧城市建設水平,更好賦能實體、服務社會、造福人民。
武漢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朱斌作現場發言。通訊員肖娟 供圖
論壇上,武漢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朱斌表示:“臨空片區是武漢市極具發展潛力的區域,我們希望通過智慧城市項目的發展,進一步提升本區域的服務水平和競爭力,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近年來,黃陂區人民政府與市城投集團公司在空港新城區域合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以臨空投集團公司為載體,以科技創新為手段,積極探索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城市運營領域的應用,打造智慧城市大腦,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促進區域發展提檔升級。
空港新城智慧城市運營中心。通訊員肖娟 供圖
在新揭牌的空港新城智慧城市運營中心內,一排排大型計算機作為“智慧大腦”為空港新城提供算力服務。運營中心的二樓,工作人員通過大屏幕實時關注著城市的每一個動向。從道路實況到城管出勤再到天氣信息,隨著“空港新城城市智慧大腦”正式上線,運營中心可實時呈現城市運行各類數據。武漢空港新城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化進程,不斷提高城市綜合管理能力,插上名為“智能”的翅膀。
據悉,此次活動由黃陂區政府、市城投集團公司主辦,市城投集團科創中心、臨空投集團公司承辦,旨在搭建數字經濟交流學習平臺,更好服務黃陂區政府開創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設工作,為實現數字化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