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省綜治網格化平臺探索政法工作現代化的“黃石路徑”
政法工作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保障。自省綜治網格化平臺試點工作啟動以來,黃石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邊試邊用邊完善,針對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特殊人群管控、風險隱患感知處置等難題,積極探索出了一條政法工作現代化的“黃石路徑”。
據統計,2022年,黃石社區聯動公安等部門處置安全隱患9000余件,排查發現矛盾糾紛22612件,矛盾糾紛警情數下降2.6%,糾紛重復報警數下降36.7%,矛盾糾紛引發的命案占比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從“網格員跑腿”到“大數據跑路”
探索“人房樓”圖上作業
25日,廣州路社區網格員易露拿出社區為網格員們配置的智能手機,“鄰里之間要是出現矛盾糾紛,我把信息往手機上一錄入,省綜治網格化平臺就能快速處置解決問題。”
廣州路社區是全市最大的棚戶區改造安置點,人員結構復雜,管理難度不小。“以前社區居民反映問題,我們要上門處理,再協調相關部門幫助解決,然后填寫走訪日志‘留痕’。”一來二去,易露發現,網格員跑腿搜集到的一手信息往往只能長時間停留在紙上,居民反饋的“急難愁盼”存在辦結率低的問題。
“如何讓‘網格員跑腿’變成‘大數據跑路’,提升居民‘急難愁盼’辦結率,是省綜治網格化平臺在黃石應用實踐與探索的一項重要目標。”市委政法委副書記李江新介紹,在推動省綜治網格化平臺不斷完善和落地見效的過程中,黃石為破解基層數據采集工作量大和難的問題,將衛健部門健康碼數據、公安部門戶籍數據以及網格員臺賬數據結合起來,構建了人口、房屋、案件、特殊人群、機動車等業務的精準數據主題庫。
基礎數據的完善,讓黃石探索出了一套“人房樓”圖上作業方式,研發了人、房關系映射的“人房樓”圖上作業數字模型,全面實現“以人找房、以房管人”,有效減少了網格員工作負擔。
“遇到網格員現場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就用手機打開省綜治網格化平臺,在對應的地圖點位上輸入需要解決的問題信息。”熟練掌握操作方法后,易露和其他網格員只要動一動手指,就能通過平臺把信息第一時間轉發到對應的職能部門進行處理,處理結果會在平臺上進行反饋。
從“事后復盤”到“事前研判”
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每逢節假日,東方山水庫旁游人如織。“我們在水庫旁設置監控設備,觀察水邊的行人,防止落水意外發生。”在下陸區綜治中心,工作人員通過登錄省綜治網格化平臺,便能在監控室里對水庫安全進行遠程管理。當有人靠近危險水域時,平臺會提醒綜治中心工作人員利用監控設備發布語音提示,并線上通知網格員前往現場處置。
守牢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底線,平臺提供精準預警信息是關鍵。為避免風險處置“后知后覺”,黃石不斷提升雪亮工程智能化、應用化水平,推動綜治網格化平臺與雪亮工程有效融合,積極運用圖像比對、數據分析、應用建模等技術手段,設計預警模型,對重點場所、重點人員、重點水域異常情況進行預警。
“預警信息會及時推送至綜治網格化平臺,再通過大平安工作網絡及時進行處置。”李江新說,依托雪亮工程“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及前端智能采集端大量部署的建設成果,平臺把風險數據信息的“事后復盤”變為“事前研判”,為基層平安建設工作提供了精準靶向。
從“單線作戰”到“協同聯動”
推進“網格+警格”融合聯動
“有了省綜治網格化平臺,我們社區民警與網格員成了推動社區矛盾糾紛源頭化解的好搭檔。”在談到平臺的作用時,黃石市公安局下陸分局團城山派出所民警王陸一講起了自己的故事。
今年1月初,廣州路社區網格員劉姐得知小區內集貿市場里兩家攤位業主因為矛盾升級差點動手,立即將這個線索通過省綜治網格化平臺的“網格快遞”功能,一鍵推送到社區民警王陸一手機中。
“接單”后,王陸一立即上門了解情況,與網格員、市場管理員分頭給兩名業主做思想工作,但兩人均不愿意和解。于是,王陸一立刻分別將業主及其家人請到警務室,啟動“六員聯調”機制,聯手社區律師、社區網格員、社區調解員、市場管理員等開展調解工作。通過從情理法三個方面向兩名業主進行釋法說理,矛盾最終得以有效化解。
這是省綜治網格化平臺推進“網格+警格”融合聯動的一個縮影。“平臺在黃石應用試點的過程中,改變了過去社區民警與網格員工作‘兩張皮’、各自為陣、業務重合、資源浪費的‘單線作戰’方式,從而實現了社區民警與網格員‘信息共享、警民互動、服務下沉’,變‘單線作戰’為‘協同聯動’。”市委政法委智能化建設科科長張琦表示,一方面,為全面深化警格聯動,黃石推進省綜治網格化平臺與市公安局情指行一體化信息平臺對接,實現綜治中心與公安情報信息的共享交換,對兩次以上警情及時進行預警,為跟蹤化解矛盾風險提供了精準情報信息,并對各類矛盾糾紛進行雙線交辦。另一方面,在建好綜治網格化平臺的基礎上,黃石制定了《市警格、網格聯動工作機制》,進一步推進了警格與綜治網格對應、情報信息共享,加強了社區民警與社區網格員的工作聯動、服務下沉,從而合力抓好轄區平安穩定主業。
從“單打獨斗”到“齊抓共管”
構建平安建設工作閉環
“現在化解矛盾糾紛,早已不再是網格員一個人的事。”只要有空,開發區·鐵山區金山街道四棵村網格員程彪就會和社區民警、街辦平安建設辦工作人員一同前往轄區精神障礙患者徐某家中,了解其康復情況。
2022年10月的一天晚上,徐某在家吃晚飯時因病情發作,與家人發生矛盾糾紛。得知情況后,程彪與社區民警趕往現場,控制了事態發展。隨后,他將處置信息錄入省綜治網格化平臺。
“矛盾糾紛信息很快引起了平臺上相關部門重視。”經過信息研判,社區民警、街辦平安建設辦工作人員、社區網格員決定再次對徐某家進行走訪。鑒于徐某病情,工作人員在與徐某家人商量后,決定將其送往醫院進行治療。與此同時,在綜治網格化平臺上,街辦工作人員一直關注著徐某健康狀況,為其提供相應服務。
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及各類違法犯罪,曾經被認為是司法、公安、檢察院、法院等少數單位的主職主業。為改變以往少數單位“單打獨斗”局面,省綜治網格化平臺在黃石應用試點的過程中,不斷推動綜合業務由“線下辦理”向“線上聯動”轉變,研發了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和特殊人群服務管理模塊,規范了省、市、區、街、社區五級及試點部門的巡查發現、受理登記、分發協調、督辦推進、結案復核和評價考核等標準化運作流程。
“各級單位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變‘單打獨斗’為‘齊抓共管’,構建平安建設工作閉環,實現了工作聯動、風險聯控、平安聯創,把問題解決在網格這一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之中。”在張琦看來,省綜治網格化平臺在黃石的應用試點,不但構建了平安建設工作閉環,還匯聚了部門工作合力,強化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
自去年省綜治網格化平臺試點工作啟動以來,平臺縱向串聯市縣鄉村四級綜治中心和5400個網格,橫向聯通27家平安建設重點成員單位,構建了一張信息通達、明職明責、有機聯動的“三縱四橫”大平安工作網絡。目前,平臺已集成網格報送、群眾反映、情指行推送、部門推送、綜治中心下派等五大事件來源渠道,支持7個大類60種小類的矛盾糾紛線上調處。
為方便對錄入信息進行科學研判,平臺將事件劃分為紅色、黃色、藍色三個等級,反饋時限分別為24小時內、48小時內、72小時內。平臺完成事件顏色等級標注后,根據研判結果填寫派發處置意見,并向屬地及有關單位雙線交辦,構建了研、交、辦、督、結工作閉環機制。
( 記者?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