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聚這座千年古城。他們將踏過青磚,跑過深巷,用腳步丈量這座1800年歷史古城的人文韻味。在近距離感受武昌古城的古樸厚重之美的同時,體驗大成武昌的現代氣息。
文脈復歸煥新顏,古色武昌風華正茂
武昌,這座長江中游右岸的千年古城,洋溢著楚辭的浪漫,浸染著詩仙的縹緲,千年文脈于斯為盛。
多年來,在對古城的更新改造中,武昌區一直本著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自然的原則,堅持“老城復修、文脈復歸、生態復原、生產復興”理念,堅定不移把老街、老巷留下,將生產、生活、生態融合,全力以赴重現武昌古城特有的氣息。
(圖片來源:武昌半馬官方公眾號)
為讓跑友近距離感受武昌古城特有的文化底蘊,2023武昌古城半程馬拉松路線設計之初,就將黃鶴樓、起義門、曇華林等古城特色景點融入其中,最大化地還原武昌古城1800年歷史底蘊。
賽事起點處,抬頭可眺望千年前李白詩中的黃鶴樓?!包S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這座城的故事在此開端。公元223年,孫權在黃鵠磯頭建起瞭望塔,傳下一座黃鶴樓。“天下江山第一樓”開始匯聚文脈,迎送著來來往往的墨客文星。2023年,5000名跑者將在黃鶴樓的注目下再次出發,用奔跑感受古城韻味。
起義門是武昌古城首義文化區的一個重要節點,它是武昌9個古城門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古城門,同時也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起點,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5月7日,參賽選手將跑過起義門,在奔跑中領略武昌的歷史與人文之美。
傳承紅色基因,紅色武昌人文薈萃
武昌首義廣場音樂旱式噴泉靈動起舞。 記者 苗劍 通訊員 黃軒 攝
這是一片傳承紅色基因、流淌紅色血脈的熱土。武昌首義第一槍,奏響了推翻延續200多年的清王朝和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勝利凱歌。糧道街見證了近代百余年的風云變化,石洞街道里一代一代傳承著漢陽造精神,中華路街道的“紅巷”記錄了黨的革命偉業,英雄的基因刻在武昌的街巷里。
2023武昌古城半程馬拉松沿途經過多個紅色景點。賽事起點,蛇山南麓下,勝利“V”字造型的辛亥革命博物館巍然屹立。發令槍響起的那刻,仿佛讓人夢回1911年那個激動人心的歲月;武昌都府堤路,集中了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毛澤東同志舊居等多個紅色教育基地,也被人們稱為“紅巷”。在這樣紅色文化的氛圍下,用一場馬拉松重溫革命精神,傳承紅色信念,分享武昌建設成就。
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綠色武昌生機盎然
4月2日,沙湖公園的幾處長廊下,紫藤花長長的花穗隨風起舞。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攝
倚山擁湖臨江,是武昌擁有獨特的地理氣場。4月17日,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公布2023年湖北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區)命名名單,武昌區成為武漢中心城區首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以生態文明綠色發展作為成長坐標,藍天碧水間,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踩準了綠色生態的發展步伐,武昌區正在實現從“生態美”到“品質美”的全面跨越。
漢馬最美賽道,三分之一位于武昌。2023武昌古城半程馬拉松賽道7.5公里處,便開啟與漢馬的夢幻聯動,賽道后半程繼承漢馬“一城兩江三鎮四橋五湖”最美賽道中的“一江一鎮一橋一湖”(長江、武昌、沙湖大橋、沙湖)。賽事半程項目終點位于沙湖公園,這座藏在武昌鬧市區的公園,因良好的生態成了沙湖邊的“一顆明珠”,武昌的“城市后花園”。
賽道1公里-2公里處,選手們還將跑過具有“生態之眼”美譽的紫陽公園。春日的紫陽公園里,櫻粉桃紅柳綠。2022年,紫陽湖入選武漢市首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內沙湖蟬聯全市水質最佳湖泊。轄區6個湖泊均已完成生態治理,湖泊水質在2021年全面達標的基礎上,2022年首次全部達到優良(Ⅲ類及以上)水平。跑友可盡享綠色武昌的生態之美。
半程馬拉松路線:
首義廣場(起點)→楚善街→張之洞路(體育街路口折返)→紫陽公園(車輛出入口)→區文化和旅游局→首義路→津水路→巡司河街→解放路→張之洞路→臨江大道→臨江大道工院路(折返)→新生路→友誼大道→沙湖大橋→楚漢路→中北路地面層(掉頭)→楚漢路→煙霞路→書卷路→公正路→紫沙路→沙湖環路→煙霞路→沙湖大道→沙湖公園正大門(半程終點)
健康跑路線:
首義廣場(起點)→楚善街→張之洞路(體育街路口折返)→紫陽公園(車輛出入口)→區文化和旅游局→首義路→津水路→巡司河街→解放路→張之洞路→臨江大道→中華路→胭脂路→曇華林→武漢市第十四中學
長江日報記者 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