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回轉的噴頭,將高分子石漿均勻地噴涂在舊渠道內壁上,形成連續致密的內襯層……23日,在位于信息巷下的勝陽港排洪渠非開挖修復項目施工現場,市政施工人員正在進行一場特殊的“微創手術”。
“這是黃石城區排水干渠管網修復項目之一,此次修復項目不對道路‘開膛破肚’,而是動‘微創手術’。”據現場施工負責人馬光新介紹,石漿噴涂修復主要是對運行時間久的渠道內壁出現腐蝕和滲漏等缺陷進行修復,修復完成后可達到加固渠道結構,延長其使用壽命的目的,可以防止渠道發生垮塌,消除安全隱患。
勝陽港排洪渠不僅是勝陽港片區雨水收集、輸送的主干渠,同時也是磁湖行洪通道,是中心城區的重要排水設施。由于建設年代久遠,設計標準不高,渠內常年受水流沖刷,渠道內部結構存在較多病害缺陷,內壁局部片石處于松散狀態,甚至出現坍塌現象,對渠道本身和渠頂路面形成較大的安全隱患。
“由于渠道長期處于運行狀態,無法斷流,不能進行開挖修復。”市排水管理處項目負責人余毅介紹,干渠正上方是中心醫院、摩爾城等中心城區人員密集場所,交通繁忙,周邊建筑物密度大,開挖施工勢必要對整條路段進行封閉施工,而且會影響電信、電力等其他綜合管線,同時影響周邊建筑物的安全。經研究后,決定采用石漿噴涂修復工藝對渠道進行加固修復,這也是該技術首次在我市大范圍集中運用。
據了解,目前黃石市城區市管11條大型排水干渠(勝陽港新排洪渠、勝陽港老排洪渠、陳家灣排洪渠、老火車站-文化宮排水渠、地質里-中心醫院排水渠、電廠排洪渠、花湖排水渠、黃石大道東段排水渠、頤陽路-勝陽港排水渠、新兩湖連通渠、老兩湖連通渠)總長約16公里,大多始建于上世紀7、80年代,建設標準較低,使用年限較長,常年受水流沖刷影響,目前已經發現破裂、腐蝕、滲漏等結構性和功能性缺陷1150余處,涉及缺陷段總長約9.85公里。
此次修復工程,對其中的9條(除了新兩湖連通渠、老兩湖連通渠)排水干渠采用非開挖方式進行修復加固,保障渠道行洪安全,確保人民群眾財產安全。項目于2023年4月開工,計劃2024年12月完工。 (丁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