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經??次浯蚱呐笥眩欢ㄓ浀眠@樣的畫面:打架厲害的人都有一項技能,就是能把手指關節掰得咔咔作響,賊酷!
小明看了暗暗記在心里,并天天苦練,可謂一時掰一時爽,一直掰一直爽。學成那一天,小明覺得這氣勢,方圓五里之內的小朋友都不敢招惹他。
(來源:soogif)
直到——
一次親戚吃飯聚會上親切地邀請:“來,給叔叔阿姨表演個節目。”
于是,小明用盡了畢生所學的全部功力,給大家表演了——掰手指關節,咔咔咔聲賊響的那種。
然后......
他就被揍了。
后來小明雖然在家長的教育下改掉了這個習慣,但還有很多人依然有掰手指關節的習慣。那么,掰手指為什么會咔咔咔響?真的會得關節炎嗎?
我們先來看——
掰手指時清脆的咔咔聲,會讓很多人覺得酸爽。
這種現象在我們生活中也很常見,比如蹲下時膝關節響,突然轉一下脖子也會有這種彈響。
其實這跟關節精密的結構有關,為了保證人體的活動需要,人體正常的關節之間存在著間隙——關節腔,里面充滿了液體,這些液體就能起到“潤滑劑”的作用,可以保護關節順利地完成動作,比如拿快遞、夾菜、深蹲這些動作,都需要潤滑劑的參與。
當牽拉或者曲折關節時,會讓關節腔的間隙變大,這就會導致關節液中的氣泡破裂或爆炸,這就是我們聽到的咔咔聲。
就像我們給氣球打氣,隨著充入的氣體增多,氣球的邊緣也被不斷拉伸,當拉伸力量大于氣球承受的能力時,就會爆炸。
(來源:soogif)
雖說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彈響是關節腔內的氣體震動造成的,沒有疼痛、腫脹或其他關節癥狀,屬于正常的生理性現象。
但還需要留意的是——你的關節彈響究竟是生理性的彈響還是病理性的。
如果你突然掰手指,“咔”一聲清脆,覺得這個feel還挺輕松,而且做下一次彈響前需要有一定的時間,這種一般屬于生理性彈響,不需要太擔心。
手指的病理性彈響,可能是手指骨性關節炎或手指腱鞘炎引起的:手指發生骨質增生,手指間關節的摩擦阻力增大,從而導致彈響,手指屈肌腱被壓迫可能會導致局部炎癥,也會引起彈響。
除了手指,身體其他關節發出的病理性彈響可能是:膝關節軟骨撕裂、肩關節外傷(如肌肉拉傷)、肘關節骨頭脫位(也可能是因為關節太靈活)等都會引起病理性彈響。
對于經常掰手指會導致關節炎這個說法,可以跟媽媽隔空喊一聲:媽媽,你錯了!
關節炎的發生主要有兩種類別:一種是與自身的免疫系統有關(比如類風濕性關節炎),一種是因為關節的軟骨磨損(軟骨的磨損與衰老、關節損傷、超重、遺傳等有關,這叫做骨關節炎)。
既然掰手指發出的響聲是因為關節液中的氣泡震動造成的,沒有對關節造成損傷,自然不會造成關節炎。
而且彈響本身是一種摩擦,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強局部血液循環,幫助消炎。
關于“掰手指會不會造成關節炎”的問題, 美國的醫學博士納德·昂格爾做了一個非正式但有趣的試驗:他每天至少掰2次左手指關節,且從來不掰右手的關節,就這樣用自己的雙手進行了長達60多年的“對照實驗”。
最終,無論兩只手是肉眼觀察,還是拍X光片,都沒有太大的差異,也并沒有出現關節炎。他也因此獲得了2009年的搞笑諾貝爾醫學獎。
納德·昂格爾來源:網絡
此外,手指關節粗大這個鍋,掰手指也是不背的,因為關節受損傷后發生骨質增生才是關節粗大的原因。
一般情況下,偶爾掰手指并不會有大問題,畢竟做人最重要的是開心嘛。
但是呢,咱也別把手不當手,手指要是受傷了就別掰了,用力過猛,也是會引起關節周圍結構的急性損傷。
不然,你到時候收獲的就不是“哇......”的一聲贊賞,而是“啊......”的一聲慘叫了。
(來源:湖北疾控 騰訊醫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