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藝心向黨”武漢市文聯崇德尚藝·名家新秀大講堂首場活動在長江日報演播廳舉行,武漢戲劇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劇作家趙瑞泰進行了創作分享。武漢市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章建育,黨組成員、副主席董芳,一級調研員呂兵出席活動。全市文藝家協會骨干會員、基層文聯代表、青年文藝工作者和市文聯機關、直屬事業單位干部職工210余人現場聆聽分享。
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寄語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藝作為一生的功課,把為人、做事、從藝統一起來”。市文聯積極探索開設集文藝黨課、文藝宣講、文藝培訓、志愿服務、公共藝術普及于一體的“藝心向黨”崇德尚藝·名家新秀大講堂,這既是市文聯推進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的一次有益嘗試,也是向全市文藝界發出的倡議書和動員令,為文聯系統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提供了鮮活的學習素材和有力的實踐平臺。
40年“深挖一口井”,筆下人物成親人
趙瑞泰和青年文藝工作者、觀眾分享創作經歷和心得感悟。長江日報記者史偉 攝
講座現場,趙瑞泰講述了一段綿延近40余年的創作情。早在1978年,他就與蔡和森、向警予的兒女蔡博、蔡妮相識。趙瑞泰至今仍記得,1984年6月,蔡博來到趙瑞泰的家中,“你應該寫寫我的奶奶”。兩人徹夜長談后,這位名叫葛健豪的小腳老太太就此留在了趙瑞泰心中,“葛健豪的一生,是行走的一生,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滿門忠烈的壯麗頌歌。我一定要寫,一定要把她寫透。”
為了創作這一家的故事,他翻閱了上千萬字的史料資料,并一次次尋訪與這個家族有關的歷史見證者,6次前往湖南雙峰的深山中拜謁葛健豪的墓地,把這個代表著中華民族精神的老太太第一次搬上舞臺,和今天的觀眾對話。
40年來,他以蔡氏家族為題材先后創作了京劇《母親》、楚劇《向警予》、長篇紀實文學《葛健豪和她的兒女們》等8部作品。“一生中能結識這樣一個家庭,并為他們去寫作,我感覺我是幸福的。他們不僅是我的寫作對象,而且早已經是一家人了。”
好戲當“從生活中來,到人民中去”
2021年在漢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上,趙瑞泰創作的京劇《母親》、楚劇《向警予》、話劇《逆行》三部劇作同時參與展演,創下了中國戲劇節30多年的歷史上同一位編劇入選作品數量之最。大講堂現場,趙瑞泰多年來創作的經典劇作精華片段以視頻形式呈現,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精彩的瞬間,令現場聽眾沉浸其中。
60年筆耕不輟、佳作頻出,趙瑞泰直言是因為遇上好時代。回顧創作生涯,他將自己的感悟總結為“生活”“人民”四字:“生活是我們的根,人民是我們的本。要抓住這個根本去努力,才能做到立人、立藝、立言。”
如何在創作中抓住“生活”和“人民”這一根本?趙瑞泰強調,一定要把自己和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擺到正確的位置。他勉勵創作者們要關注社會和時代,讓創作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創作時要深入到最基層,沉浸到生活中,“生活是文藝創作的根,根扎得越深,就越會枝繁葉茂”。
多年創作,趙瑞泰養成了一個習慣:“觀眾看戲,我看觀眾,我常常被觀眾所觸動,從中得到啟發。”當年他寫的話劇《母親》演出結束后,他注意到一名中年男子獨坐在觀眾席上,久久不肯離開。這名觀眾講述了自己與母親的故事,讓趙瑞泰感覺到,這出戲還有深化的空間,要在“情”字上多做文章。于是,當這一題材以京劇形式再度登上舞臺時,他寫下了一段葛健豪給兒子蔡和森送鞋的畫面:“走吧,走吧,穿上媽媽做的鞋,代媽出征去吧!”這個生動的細節,每每在演出時都會讓觀眾激動不已,也讓趙瑞泰每次回憶起都語重心長:“永遠不要忘記你的戲是為觀眾而寫。”
觀眾現場“共情”,用筆觸深入大地
現場青年演員與導師互動提問。長江日報記者史偉 攝
飽含深情的講述,讓武漢戲劇家協會理事、武漢人民藝術劇院青年演員周際感觸頗深:“在今后的創作中,我也將努力做到‘從生活中來,到人民中去’。”他現場向趙瑞泰請教:“在重大歷史題材的創作過程中,作為創作者需要尊重歷史史實,但文藝作品往往需要藝術的虛構,兩者該如何平衡?”趙瑞泰表示,首先要尊重歷史,其次沒有藝術虛構成不了戲。“要做到‘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即大的歷史背景、人物行為和主要性格不能虛構,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大膽進行藝術虛構,為觀眾留下無窮無盡的想象和耐人咀嚼的空間。”
江漢大學音樂教育學生王臻曾多次觀看京劇《母親》,被其中細膩動人的細節所感動,這次大講堂活動令他感到收獲頗豐:“原來這些人物和故事都是趙老師扎根日常生活,貼合實際創作出來的,才如此打動人。我感受到要提高‘共情能力’,做到感同身受,才能使作品達到極致。我們也要學會靜下心來,呈現出更好的文藝作品。”
武漢作協簽約作家趙卷卷表示,參與此次活動后更堅定了守正創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的信心,不斷提升文藝創作水平。“我要向大家學習,用筆觸深入大地,深入英雄的城市,書寫英雄的史詩。”
“藝心向黨”武漢市文聯崇德尚藝·名家新秀大講堂首場活動受到國家、市級媒體廣泛關注,人民日報、長江日報、長江網等媒體進行了宣傳報道。今后,“藝心向黨”崇德尚藝·名家新秀大講堂將定期邀請武漢文藝名家、新秀舉行主題講座,講述其崇德尚藝、潛心耕耘的藝術追求和不忘初心、服務人民的創作實踐,不斷激勵和引導全市廣大文藝工作者修身守正、立心鑄魂,自覺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