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同樣的商品,第一次付款16.76元;第二次購買的數量減了一半,價格卻只便宜了10%。日前,有網友通過社交平臺分享自己在武漢網紅糕點店“鮑師傅糕點”購買一款鱈貝糕點的離奇經歷。該品牌客服“不同門店相同產品價格會有不同”的說法,更是令該網友氣憤、不解。
19日,長江日報記者走訪武漢多家“鮑師傅糕點”門店發現,網友反映的該款商品公開標價并無區別。然而,在不同門店內同一商品購買6片和12片的價格分別為8.32元和25.74元,差距極大。記者實測并聯系客服發現,該商品在制作時單個重量差異較大,部分門店在售賣時疑似強制“加秤”。
同款糕點購買數量減半
價格相差不到2元
市民在“鮑師傅”門店選購糕點。記者鄧小龍 攝
網友“Peter pan”發帖反映,前不久,自己在武漢“鮑師傅糕點”的兩家門店分別購買一盒6個鱈貝(即12片)、半盒3個鱈貝(即6片),價格分別是16.76元、14.92元。數量相差一半,價格卻僅相差不到2元,此事令其不解。
該網友隨即聯系“鮑師傅糕點”客服,提供了自己購物時的小票。客服稱,一些情況無法確認,可以調取店內監控查詢,或在該網友下次到店時給他補2個鱈貝(即4片),該網友未作回復。此后,該網友將此事發在網上,“鮑師傅糕點”客服再次回應稱:“不同門店相同產品價格會有不同,具體以門店為準。”
“就算定價不同,我覺得也不會差距這么大。再者說,武漢每個門店都定價不同的話,那也很離譜。”這一解釋令該網友更覺不合理。
記者“探店”
“散稱”和整盒銷售價格差距大
多個門店同一商品的標價均相同。記者鄧小龍 攝
19日,記者走訪武漢多家“鮑師傅糕點”門店,實測該網友反映的商品價格問題。
13時30分,記者來到“鮑師傅糕點”武漢百步亭店,向店員提出購買6片鱈貝。該店員表示,鱈貝與其他小貝產品不同,2片為1個,一般都是“雙數個”裝盒售賣,可選擇8片、12片等。記者堅持要求只購買6片,店員表示“那就只好給您用塑料袋裝”,記者表示同意。隨后,店員從柜臺中隨機拿出6片裝袋稱重,記者最終購買6片鱈貝,付款9.5元。
記者又前往該品牌武漢新江漢城店,再次提出購買6片鱈貝。店員同樣表示“6片就是3個,只能用袋裝”,同樣從柜臺中隨機拿出稱重并付款,金額為8.32元。
而在該品牌漢口水塔店,記者在對外展示的柜臺中未看到鱈貝這一商品。記者向店員詢問“是否有貨”,店員很快告知“有”,并從一側柜臺處拿出一整盒鱈貝,稱“一盒是6個,也就是12片”,未提供其他選擇。店員稱重后,整盒鱈貝售價為25.74元。
記者注意到,三家門店的購物小票均顯示,鱈貝的單價為66.00元/千克,并未出現客服回復網友所說“不同門店相同產品價格會有不同”的情況。
記者一番比較,發現整盒糕點的售價明顯較高——整盒糕點12片售價25.74元;袋裝糕點6片,價格分別為9.5元、8.32元。
客服稱“門店工藝有差別”
市民質疑店面強制“加秤”
市民在“鮑師傅”門店選購糕點。記者鄧小龍 攝
走訪武漢百步亭店時,店員表示帶盒銷售的商品確保“去皮稱重”,不會將包裝盒算在商品重量內。這位店員還提醒:“鱈貝很輕,多稱幾個也不會有多重。”
記者此后找來電子秤實測,在兩家門店購買的“散稱”商品均與小票上顯示的重量相差不大。而在漢口水塔店購買的整盒商品,共同稱重約414克,盒子重量約29克。也就是說,除去盒子后商品重量約385克,與小票上顯示的390克區別不大。
既然包裝盒并未“壓秤”,在不同門店購買同樣一款糕點,稱重后價格為何差距較大?記者根據小票上顯示的電話致電“鮑師傅糕點”客服咨詢。客服人員表示,鱈貝在制作過程中會刷上一層醬,而醬的多少是各門店制作師傅自己控制的,因此在稱重時會造成一定影響。
“數量從6片到12片,價格從8元到25元,師傅多刷了10元的醬?”面對記者追問,客服人員表示,可將相應單據提供給官方微信后臺,由工作人員調查核實。
記者隨后將在三家門店購買的鱈貝全部取出分堆,用電子秤逐一稱重。結果顯示,在兩家門店購買的“散稱”商品單個重量在20克至27克之間,沒有超過30克的。而整盒購買的鱈貝,單個重量最輕的28克,其余11個均在30克以上,其中最重的約36克。
“漢口水塔店只按一整盒賣,不提供其他選擇,單個鱈貝的重量也做得重一些,我認為這就是在強制‘加秤’。”采訪中,一位市民這樣說。
(長江日報記者鄧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