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黃石在全網“出圈”了。新華社專題聚焦《〈小燕子〉唱起地,不只是“鋼的城”》,“解碼”心中的黃石,引發全國網友廣泛轉發、點贊和評論。
在這座有著深厚文化底蘊和澎湃發展動能的城市之中,從各地飛來的“小燕子”也越來越多,他們不僅長期住在了這里,也愛上了這座“鋼的城”。
青年技術人才謝大冬: 城市發展有潛力
34歲的謝大冬,一口東北口音,卻是實實在在的“黃石通”。自2012年7月大學畢業來到黃石工作,見證了黃石這些年來的變化和發展。
2013年,湖北航天電纜有限公司加快“退城入園”步伐,牧羊湖廠區和團城山廠區均搬遷到了黃金山區域的湖北航天電纜產業園。“我們剛搬到黃金山區域時,周邊還沒有多少企業,顯得很荒涼。”謝大冬說,之后不久,大型機械“轟隆隆”開到附近,一個個廠房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越來越多的企業落戶黃荊山區域,黃石轉型發展的路徑清晰可見。
有時候,謝大冬的家人、朋友、同學會從東北前來探望他。謝大冬常常帶著他們在磁湖邊走走看看,欣賞沿湖風景。“黃石環境越來越好,每次聽到家人、朋友、同學的贊賞,我也深感自豪。”
在黃石工作、生活,謝大冬也跟隨這座城市一起成長、進步。他從湖北航天電纜有限公司的研發工程師成長為技術中心主任,他所參與研發的不少線纜產品,被銷售至全國各地,廣泛應用于軌道交通、高速路網。“還有不少產品運用在黃石的有軌電車項目和鄂州花湖機場建設中。”謝大冬自豪地說。
2019年,謝大冬和妻子一起在黃石團城山附近買了房,把“根”扎在了黃石。2022年,謝大冬被認定為開發區·鐵山區第五批“五高”人才,并入選黃石市首批重點產業鏈企業青年拔尖人才。
市委政法委綜合治理科科長饒承東: 十年見證黃石蝶變
“看了《〈小燕子〉唱起地,不只是“鋼的城”》,讓我感慨頗深。我在黃石十年了,親眼看到了黃石的發展變化:山更綠了、水更清了、天更藍了,城市更有活力了,人民群眾生活越來越好了。”饒承東說。
饒承東是重慶人,現就職于市委政法委綜合治理科。2013年7月,他通過湖北省選調生考試來到黃石。“十年過去,黃石今非昔比。”饒承東說。
近年來,黃石紅色旅游、工業旅游、鄉村旅游蓬勃發展,成為黃石人周末節假日出游的首選。“我先后去過‘紅十二軍誕生地’大冶南山村、‘中國革命烈士縣’陽新、大冶的龍鳳山,還有黃石國家礦山公園、黃石華新1907文化遺址公園,傳承紅色精神,感受黃石的工業底蘊。”饒承東說。
在饒承東眼中,如今黃石整座城市精神面貌“幸福美麗和諧”,文明新風沁人心脾。他所住的單元樓以前電動車違停現象嚴重,“2021年,我們小區黨員發出清理違停電動車的號召,得到了小區居民的支持。清理行動之后,再也沒有電動車違停現象,大家很自覺地把電動車停在劃定區域。”
饒承東說:“我期待黃石的發展能夠越來越好,交通更加便捷。希望將來,黃石到我老家重慶,能有直達的動車、直達的飛機,讓我能夠更方便地來往于兩地。”
來黃創業者張玲: 文明新風惠萬家
張玲是黃岡蘄春人,來黃石開了十幾年的縫紉店。“來黃石后,發現這里緊鄰長江,坐擁磁湖,依山傍水,風景很美。”張玲說。
在黃石生活這么多年,張玲認為變化最大的就是環境更好了、生活更便利了。
張玲的縫紉店開在國貿巷里,“以前,這里交通非常不方便,車子都開不過來,只能從武漢路或者湖濱大道繞路。”張玲告訴記者,這些年,黃石拓寬了許多道路,其中就包括國貿巷。道路變寬后,這里交通方便了許多,店里生意也好了,路面衛生狀況也得到了良好維護。“這條路上,經常有志愿者撿拾垃圾、文明勸導。”
如今,張玲經常會在空閑時間和家人一起出去游玩。坐上電車,她們能直達園博園;搭上公交,就能去磁湖濕地公園。“走遍黃石的每一個角落,感受黃石日新月異的變化。”
近幾年,除了回黃岡老家看望老人,張玲已經將自己的生活重心完全轉移到了黃石。“這些年,黃石的文明水平越來越高,我們這些外來勞動者的生活也越過越好了。”張玲覺得,她身邊的黃石人都很熱情、質樸,為人踏實、真誠,在這里生活很幸福,黃石成了她的第二故鄉。
在黃大學生陳光源: 希望能留在黃石工作
“我是物流管理專業的一名學生,物流作為第三利潤源,和人的流動、物的流動息息相關,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16日下午,作為湖北理工學院的學生,陳光源向記者這樣描述自己所學習的專業。
今年22歲的陳光源是鄂州汀祖人,是湖北理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的一名大三學生。在黃石學習三年,陳光源在學校老師的帶領下,走訪過黃石不少園區和企業,加深了對這座城市的了解。
去年7月,陳光源特地前往新港園區進行了學習。“我一走進新港園區,就看到很多很大的集裝箱,但是卻少見有工人走動。后來知道這些集裝箱都是通過后臺就能自動化進行裝載和卸貨。”這讓陳光源深受震撼。同樣,在大冶普羅格智芯科技(湖北)有限公司,立體倉庫、24小時不間斷工作的制造物流機器人、‘智芯’控制中臺系統……讓陳光源感嘆黃石轉型發展下的企業科技創新力量。
隨著在黃石生活和學習的不斷深入,陳光源也越來越熱愛黃石。“我是物流專業的學生,我覺得黃石未來的發展,會給我們提供更多機會,希望今后能夠留在黃石工作,與這座城市共同成長。”(陳子才 劉舒晨 潘靜茹 彭金 張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