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2023年武漢市委一號文件發布。這是新世紀以來指導全市“三農”工作的第22個武漢一號文件,也是黨的二十大后首個武漢一號文件。
當前,武漢經濟發展總量增速保持在全國同類城市前列,經濟民生呈現穩中向好、進中提質的良好局面。這與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密不可分。
如何理解文件的部署和相關要求?長江日報記者采訪了武漢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
加速打造高水平武漢農創中心
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蛋白和植物乳技術武漢市中試平臺。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2023年市委一號文件,牢牢把握三個原則,一是緊扣黨中央決策部署,守牢“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安全保障底線”。二是緊密結合武漢實際,做好“兩個結合”。三是精準量化年度目標,突出鄉村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的“三大任務”。
“文件”共分為七個部分26條,既是全年工作重點的任務清單,也是指導全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操作手冊。
七個部分重點包括: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強化新時代“三農”工作組織保障和機制創新等。
“文件”對標中央建設農業強國的內涵和要求,將“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落實到“武漢”的具體行動。
“文件”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以工業化理念、市場化思維、信息化手段、資本化方式促進武漢現代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全國第五、華中唯一的武漢國家農創中心正式實體運作,武漢的種業創新能力、高端動物疫苗、飼料用酶制劑等領域生產研發實力,走在全國副省級城市前列。
按照“文件”部署要求,依托武漢優勢,全市將進一步在種子科學前沿領域加強研發。加速打造高水平武漢農創中心,加快武漢·中國種都建設,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加強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智慧農業。
2023年,全市將加快推進湖北洪北實驗室、神農設施等重大科創平臺建設,加速建設分子育種等4個國家級公共研發平臺。培育壯大農業高新技術企業100家,入駐企業900家,“四新”成果轉化合同金額突破60億元。培育10家產值過億元的種業企業。
據介紹,一批全國領先的數字農業示范應用場景,將在武漢實現精彩演繹。全市將建設市級農業大數據平臺,推進數字賦能鄉村資產監管。探索打造農作物耕種管收全過程的“無人農場”。物聯網、大數據、遙感、北斗等技術,將愈來愈廣泛地運用到現代化農業生產中。2023年,數字菜果茶基地、數字生豬養殖場、數字漁場,數字農業被更加廣泛應用,全市數字農業服務面積達到240萬畝。
確保種好武漢“優質糧”
2022年10月15日,武漢市遠城區正迎來秋收的季節,江夏區菱米村的稻田里一片金黃。長江日報記者彭年 攝
糧食安全乃“國之大者”。在新發展格局下,依靠自己力量端牢中國飯碗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按照省一號文件具體指示精神,我市一號文件要求,抓緊抓好糧食生產,保障“菜籃子”產品有效供給。實施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確保今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18萬畝、產量穩定在18億斤。蔬菜播種面積穩定在248萬畝以上,規模豬場保有量穩定在206家以上,水產品產量穩定在45萬噸以上。
“文件”指出,將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持續開展亂占耕地和撂荒地整治,加大糧食生產生態補償等政策支持力度,2023年將新改擴建高標準農田9萬畝以上。
全市將開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行動,落實“菜籃子”產品應急保供調控機制,建立“菜籃子”產品供求動態信息監測系統。進一步提升農產品加工流通水平,規劃建設市級農產品加工園,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農產品加工產值突破3050億元。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武漢預制菜產業也將迎來新發展。按照部署,全市將規范“中央廚房”建設標準,推動預制菜產業園建設,培育、引進預制菜規模以上企業10家,綜合產值突破200億元。
2023年,全市將進一步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高水平建設10大都市田園綜合體。去年9月份,武漢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江城百臻”公開發布,今年起,汪集雞湯、舊街白茶、蔡甸蓮藕、張店魚面等首批8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和20個企業品牌,將統一使用“江城百臻”品牌標識,品牌強農,打開更廣闊的大市場。
今年建成200個美麗村灣
新洲區邾城街道巴徐村。長江日報記者周超 攝
“和美鄉村”是中央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內容。從美麗鄉村到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對鄉村建設內涵和目標的進一步豐富和拓展,突出強調鄉村建設既要見物也要見人,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既要抓物質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實現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
今年武漢一號文件,對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作出了具體部署。
“文件”提出,強化重點領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四好農村路”、城鄉供水一體化、農村電網智能化水平、5G網絡村村通、城鄉基礎通信同網同速、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等多個方面。
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推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改善60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新改擴建8所公辦幼兒園和9所中小學。共同締造鄉村美好人居環境,全面推行鄉村責任規劃師制度,啟動鄉村建設示范區、街(鄉鎮)、村創建工作。
全市今年將建設美麗村灣200個以上,確保完成武漢美麗鄉村“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任務。建設“村增萬樹”180個村,重點建設一批美麗宜居新城鎮,打造小城鎮高品質靚點示范樣板。保護傳統村落民居、紅色村寨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
(長江日報記者李英波 余康庭 通訊員馬濤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