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首屆地外建造學術研討會于華中科技大學舉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告訴與會者,人員要在月球長期駐留,就要實現原位資源的利用開發,優先追求就地取材或者一次性供給后的自我循環,丁烈云的“燒結制磚技術”無疑是月面資源自給自足的重要手段之一。
“月壤磚的燒結問題如何處理?”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丁烈云解釋,目前已經完成模擬月壤的三種燒結試驗,具體為真空燒結、惰性氣體燒結、空氣燒結,其中在惰性氣體中燒結強度最高,能達到100多兆帕。真空環境下,月壤磚最佳燒結的溫度是1000℃到1100℃之間,如果加壓的話,燒結的時間花得更少。
這些模擬月壤磚能不能在月球上使用?丁烈云在實驗中也遇到難題。他說,月表最低溫度零下196℃、最高氣溫120℃,能不能承受月表環境一個循環的考驗(一個循環指14天月晝和14天月夜),在實驗中發現在高低溫循環中模擬月壤磚強度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了。按照常理強度應該是下降的,至今還在尋找強度上升的原因。 (長江日報記者楊佳峰)
閱讀更多↓
吃進月壤吐出磚,“中國超級泥瓦匠”要上月球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