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4月11日訊4月10日,記者從武漢交通局等部門獲悉,經濟回暖消費需求復蘇推動武漢港一季度累計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3222萬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65.87萬標箱,同比增長34.89%。
記者汪文漢 攝
陽邏港是武漢港的核心港和樞紐港,武漢的貨物進出口80%都通過陽邏港。今年以來,陽邏港成功開辟麻城—武漢—埃塞俄比亞、山東—湖北—重慶、武漢—黃岡、俄羅斯—武漢、應城—武漢等5條航線通道,進一步鞏固陽邏港在長江中游的樞紐港地位。今年3月28日,“武漢—上海外高橋”聯盟航線在陽邏港二期碼頭首航成功。截至目前,聯盟航線累計投入22艘支線駁船參與運營,實現武漢至上海全程航行時間由原來的5天以上壓縮至3天以內,有效提升外貿貨物運輸時效,降低企業客戶物流成本。一季度,陽邏港完成集裝箱量50.9萬標箱,同比增長35%,占武漢港集裝箱的77.3%。
記者汪文漢 攝
經開港是武漢地區西部重要的港口,也是武漢港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以來,經開港新增酥油進口、通用汽配進口、仙桃無紡布出口、散裝水泥粉料、水泥砂石、糧食、袋裝淀粉等7種不同業務類型。同時,通過積極拓展供應鏈業務板塊,與種業巨頭荃銀高科以及茅臺、習酒等企業合作,切入遵義地區(醬酒核心區)開展酒用糧供應鏈業務合作,簽訂2萬噸優質專用酒用糧訂單。一季度,經開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7.0936萬標箱,完成件雜貨吞吐量32.6萬噸,創經開港件雜貨吞吐量歷史新紀錄。
記者汪文漢 攝
金口港是武漢長江以南的重要港口。今年以來,金口港迅速聯系對接上海海通、上海泛亞等航運企業,暢通武漢至上海整車裝箱水運物流通道,完成4批次共計128臺通用汽車整車裝箱作業。一季度,金口港完成貨物吞吐量47.78萬噸,同比增長9.84%,集裝箱完成3.56萬標箱,同比增長23.12%。
花山港重點服務東湖開發區的高新技術企業,大力開發鐵水聯運項目。貨物流向覆蓋北京局、廣州局、上海局、西安局、烏魯木齊局等20多個站點,貨種涵蓋鋼鐵類產品、化工品、礦石、醫療用品等。一季度,花山港累計完成鐵水聯運1.2049萬標箱,同比增長68.38%,完成貨物吞吐量136.62萬噸,同比增長267.3%。
武漢中遠海運港口碼頭也是武漢港重要的水鐵聯運示范基地,今年首開至阿聯酋阿布扎比港集裝箱運輸。該港口還聯合上海泛亞航運有限公司開設宜賓—武漢航線。一季度,武漢中遠海運港口碼頭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9544標箱,比去年一季度同期增長797%。
記者汪文漢 攝
知名學者、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過文俊稱,武漢港江海聯運與空中運輸、中歐班列等方式協同,構成了湖北對外貿易大通道。湖北地處內陸,海洋出口過往是短板,但隨著江海聯運走向成熟以及以貨運為主的鄂州花湖機場正式運營,湖北在推動中國高水平對外貿易發展中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武漢港也將成為建設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之一。
近年來,以武漢港為節點,日本—武漢—歐洲、日本—武漢—蒙古等集裝箱海鐵聯運國際中轉新通道等一批多式聯運方式,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兩大國家戰略。2020年—2022年,武漢港直航業務量連續三年穩居長江中上游首位。2023年一季度,武漢港出入境船舶與上年同比增長160%。
過文俊認為,水運的優勢在于成本低、批量大。武漢港將在推動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發展過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通過武漢港出口的產品,光谷的光纖、電子零配件以及車谷的新能源汽車占比最大。未來,隨著“中三角”優勢產業集群的進一步壯大,越來越多“湖北造”及周邊省市的江海聯運貨物將在武漢港中轉,其作為中部地區“出海口”的地位將更加凸顯。
(長江日報記者汪文漢 通訊員王業祥 馬日福 胡玲玲 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