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時,因一場意外受傷,從此癱瘓在床,然而他從未停止學習。他坐在床上看書做題,苦心鉆研計算機知識;工作后進入房管系統信息化建設領域,為了開發出更為實用的房管應用系統,他始終堅持到全市各個數字化現場實地研究,沒有電梯就拄著雙拐爬樓。近日,武漢市房產信息中心助理工程師王旭榮獲“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因身體缺陷
他與計算機“結緣”
王旭在工作中。通訊員陳伉供圖
8歲那年,王旭因外傷導致雙腿高度癱瘓,只能臥床。“起不來,我就躺著認字?!?/p>
經過長期的治療,在王旭12歲時,他終于能坐了。父親為他帶回學校的教材和試卷?!懊刻斐酥委熀蛷徒∮柧殻胰加脕碜詫W。”
到2000年,王旭已自學完成校內高中階段所有課程,同時通過長期艱苦的康復訓練,他逐漸能拄著雙拐短距離步行。受多年疾病和身體條件限制,王旭無法參加高考。
不能進入大學,那就只能學習一門專業技術,“對于雙腿殘疾的我來說,可選擇的一技之長并不多?!?/p>
王旭和父母商量后,慎重選擇了適合自己的計算機專業技術。2000年,父母買回一臺組裝兼容機和各類教材。王旭開始一邊研究最感興趣的軟件程序開發,一邊學習電腦硬件和網絡知識。
“我沒社交活動,也基本不外出,就有比別人更多的學習時間?!蓖跣裾f,每天早上八點起床到凌晨一兩點,他幾乎“泡”在計算機世界里。為了弄懂電腦的構造,他至少把電腦機箱拆裝了十幾次。
很快,王旭發現軟件迭代升級速度非???,教材很容易過時。于是,他“穿梭”在網上各類計算機主題專業論壇,并發帖請高手答疑解惑。“隨著學習的深入,我愛上了這個融合大千世界的計算機專業?!?/p>
“閑不住”
工作之余鉆研信息化數字化
2002年,憑借學到的專業計算機知識,王旭進入當時的武漢市房產信息測繪中心工作。
“其實,最初我只負責單位的內部局域網和電腦維護工作,但我‘閑’不住呀。”王旭說,他雖然做著計算機測繪專業繪圖和類似于“網管”的基礎工作,卻仍堅持學習信息系統專業的相關知識。
當時,武漢市房管局正好開展了“水塔街道—數字化示范街”調查項目,而武漢市房產信息測繪中心承接了具體實施的工作,需要把水塔街道范圍內的1058棟房屋形成地理空間信息,做成數字地圖。而當時,武漢房管局還沒有地理空間數字化的研究經驗。
“這可是一次好機會?!泵熳运]的王旭成功加入項目組,與同事們一起做數字化研究并很快成為團隊的技術骨干。
隨著“水塔街道—數字化示范街”工作任務圓滿完成,王旭在信息化、數字化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單位領導肯定,他不再僅負責單位的“網管”工作,而更多地參與到房管信息化工作中,2005年,王旭接到了開發“經濟適用房資格管理系統”“廉租房資格管理系統”的工作任務。他在很短時間內就完成了這兩套系統的開發,并在武漢房管信息系統中最早實現了全市聯網的受辦理業務。
堅持到一線
拄雙拐踏遍各個數字化現場
王旭榮獲第二屆武漢大城工匠。通訊員陳伉供圖
2010年,王旭被調到武漢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新成立的房產信息中心工作。在信息中心,王旭遇到工作以來最大的一次挑戰。
2010年12月,彼時剛調到數據管理科負責團隊工作的王旭接到一項艱巨的任務——必須在半年內,重新開發一套房屋登記交易新系統,來替換原本正在使用的老系統。
“原來的系統由第三方機構開發和數據維護,繼續使用存在安全隱患?!蓖跣裾f,開發替代系統涉及數據遷移,遠比開發新系統更復雜。且第三方機構撤走時沒有留下任何技術指導,系統中的很多數據還加了密,也給開發增加了難度。
王旭帶著不到10人的團隊開始全封閉式開發。起先,大家一周工作六天,每天從早上八點工作到晚上十點,后來又主動申請一周工作七天,每天從早上八點到晚上零點。2011年春節,別人都忙著走親訪友,王旭卻仍忙著開發系統。
“涉及幾百萬的數據量,一旦出錯,就會造成全市交易登記業務混亂。”王旭說,他每天凌晨兩點仍睡不著,系統快上線前更是經常半夜驚出一身的汗。
不僅精神壓力大,這次開發對王旭的身體也是一次嚴峻考驗。
王旭說,隨著開發系統工作的推進,大家發現房管系統的登記業務十分龐大而復雜,僅登記業務類型都有100多個。如果不了解各崗位的具體工作,根本無法開發出具有實用性的系統。
為此,王旭拄著雙拐和同事一起深入房管系統各崗位學習,找業務人員咨詢、到窗口去觀察、參與各項業務培訓,了解交易流程,看存量房怎么過戶,看交易怎么辦理,不僅要知道業務現狀,還要了解歷史情況。
王旭說:“可能因為身體的原因,我格外珍惜每一次的學習機會,所以我的學習能力特別強,接受能力也強?!?/p>
2011年4月,新系統正式上線,不僅完成原有系統的數據遷移,還實現中心城區和遠城區的登記業務統一辦理。
2012年,王旭帶領團隊僅用一年時間完成全市1985年至2011年的274萬卷9275萬頁產權歷史檔案的影像數字化、加工和補錄,項目被住建部列為2013年度科技示范項目。由于檔案影像數字化由全市各區房管局實施,為了解和解決在檔案影像數字化中存在的各類問題,他不顧行動不便,堅持到全市各個數字化現場實地踏訪研究,很多工作現場的房屋沒有電梯,他堅持拄著雙拐爬樓梯到現場。
2015年,他帶領團隊完成的“武漢市房屋全生命周期綜合管理平臺”技術開發和“武漢市房屋安全管理系統”,分別獲得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中國地理信息優秀工程獎金獎。
2021年,他參與“鏈稅通”“區塊鏈+不動產”稅收治理項目,對全市商品房交易系統實施上鏈改造,與武漢“智慧城市大腦中樞”對接,在全國范圍首次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新建商品房交易信息上鏈。
(長江日報記者冷靖華 通訊員陳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