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鄭夢蕾 丁曉雨
黃金村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鄭店街道境內,村緊鄰107國道,北距武漢市區20公里,南距京瓊滬蓉高速互通4公里,轄區內有一個還建小區黃金小區和三個村民小組(鐘家畈、白家畈、響塘灣),加上轄區企業,常住人口5000余人。
近年來,黃金村黨支部將黃金小區作為共同締造主戰場,秉持“黨建領航,共建共治”的發展理念,以惠民便民為目標,以共謀共建共治共享為抓手,切實解決好群眾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 如今的黃金村正在逐步蛻變,成為村民們心中環境整潔,設施齊全的幸福家園。
精耕細作責任田,組織行動有保障
黃金村聚力做實做優“黨建+網格”核心,夯實黨建“責任田”。以網格化管理為抓手,將全村劃分成3個基層網格,每個網格設網格長、黨小組長、聯組長,構建“村大黨委—網格黨支部—片區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基層黨組織架構,吸納廣大黨員志愿者進入網格支部與黨小組,形成“網格支部+網格服務團隊”的服務體系,使組織網格“一鋪到底”,使黨建引領“一網兜盡”。
議事懇談解民憂,群策群力有實效
黃金村黨支部通過搭建“黃金周末議事會”、“黃金民情懇談會”等居民議事平臺,結合“群眾議、代表評、多方辦”方式,找準著力點,調動居民積極性,做到人人參與 、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通過“黃金周末議事會”,小區居民共同討論,決定選址新建800平方米的規范鋼結構菜場,既能解決村民買菜難的問題,也能統一管理攤販,改善小區環境。
吹響黨員集結號,身先士卒有擔當
深化黨員“亮身份,一肩多挑”行動,積極投入社區服務。引導黨員既當政策法規“宣傳員”、社情民意“氣象員”、社區糾紛“調解員”,又當群眾事務“代理員”、居民權益“監督員”。在黃金小區門面整治行動中,12名黨員身先士卒,身先示范,與57家門面商店結對包保,做宣傳、談思想、推拆違,起到了攻堅拔寨的骨干作用。拆除亂搭亂蓋1000平方,新建綠化帶1600米,安裝綠色圍擋530米,對黃金小區9000平方外立面進行真石漆改造,小區環境煥然一新。
多方聯動添亮色,老舊小區展新顏
黃金小區作為鄭店街第一個還建小區,始建于2004年,小區前期設計預期不足,基礎設施老化破損等問題亟待解決。
新建電動車充電棚。由于缺少電動車充電的場所,有些村民選擇在樓道飛線充電,給小區安全帶來隱患。經村民議事會多次討論,決定選址新建一處300平方米的充電車棚。該項目已于2022年12月底完工,正式投入使用。
推進自來水管改造。小區自來水管網嚴重銹蝕,多處漏水,水質差且水損嚴重。在收集群眾的訴求后,黃金村村委會積極聯系區自來水公司,咨詢改造程序,確定自來水改造實施方案,并迅速開工。
新建生態停車場。小區停車位不足,導致車輛亂停亂放,堵塞消防通道,給居民出行帶來不便。黃金村委會收到群眾訴求后,快速啟動生態停車位建設,發動黨員、代表、群眾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選址建造,計劃新增停車面積2000平方米。現已新建4棟、8棟、13棟、18棟附近共65個停車位,下一步將繼續發動居民投工投勞、共同參與,解決小區停車難問題。
翻新籃球場和兒童游樂設施。由區文旅局、街道辦事處、黃金村村民委員會三方共謀共建的黃金小區籃球場翻新工程和兒童游樂場建設工程于2月19日正式開工。村兩委干部、村民群眾、企業服務志愿者、區直部門下沉黨員共同參與翻新工作,一起去除雜草,鋪平水泥,喚醒休眠的籃球場。設施后期的維護和管理,村民們表示也愿意參與進來。
共建品牌“店小鄭”,村企聯動助發展
黃金村黨支部堅持村企互聯互融,互動互助。圍繞黨建共建、精準服務、社會治理等各方面聯動攻堅、區域共治、合作互助,凝聚了共建共治合力,打造了惠企助企共建品牌“店小鄭”,當好“一呼百應”“無事匆擾”的“店小二”。
對武漢生物制品所南面金雞山腳進行環境整治,拆除村民亂搭亂堆900平方米,清理堆場5000平方米,對該處村民進行了遷移,將此處打造成生態停車位和環山綠道,提升了企業周邊環境。
積極推進黃金河改造工程,實施中科院病毒所山洪外引工程,解決了黃金河沿線企業水災安全隱患,既營造了企業安心舒心的發展環境,又打造了美麗的村灣環境。
針對長期居住在企業宿舍的職工,收發快遞不便的問題,黃金村村委與街道經濟服務辦公室工作人員,積極與菜鳥驛站等快遞商家對接聯系。協商后在武漢病毒所附近設立快遞代收點,由快遞商家每日將病毒所附近收貨地址的快遞統一運送至該點位存放,方便周邊職工居民收取快遞,解決了快遞運輸“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紅色驛站幫你辦,志愿服務送溫暖
黃金村在全區率先建立了紅色便民驛站,把政務服務的觸角直接延伸到轄區居民的家門口。在小區內就可以幫助群眾辦理各種事務,真正做到了打通服務群眾、服務企業的最后一百米,讓小小的紅色驛站成為政府和居民之間、居民鄰里之間溝通的大紐帶。自2月份紅色驛站正式開通以來,僅一個月就辦理了個體工商營業執照22次,辦理供個人獨資企業執照15次,辦理老年優待證6次,社保年審12次,生育服務證1次,獎勵扶助登記1次。下一步,將繼續選派工作人員參與政務服務中心培訓,讓更多高頻的民生服務項目入駐紅色驛站,讓群眾少跑腿、不跑腿。
成立“金靈”志愿服務隊,定期開展各類活動。聚焦“一老一小”關鍵需求,利用“四點半學校”為居民提供免費的臨時托管、親子互動。常態化開展“敲門行動”,慰問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幫扶困難群眾,筑起溫暖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