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訊(記者高喜明 蔡早勤 通訊員劉琴) 4月7日,第二屆武漢都市圈建設專家座談會舉行,湖北省武漢都市圈研究會在會上發布了2022年武漢都市圈城市融合指數,八市的城市融合指數綜合排名分別為:孝感、鄂州、黃石、黃岡、仙桃、咸寧、潛江、天門。
4月7日,2022年武漢都市圈城市融合指數發布。記者蔡早勤 攝
城市融合指數依據交通互聯互通指數、產業協同發展指數、開放合作指數、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指數、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指數、市場一體化指數、體制機制保障指數等7項指標進行綜合統計作出。八市總體城市融合指數均值為0.035,在8個城市樣本中有4個城市的城市融合指數值高于均值,4個低于均值,與武漢地域空間上直接交界的城市融合指數顯著較強。此外,排名還呈現“孝鄂黃穩占三甲”“黃仙咸潛天位次不變”,孝感首次奪得首位。
湖北省武漢都市圈研究會會長李春洋介紹,2021年融合指數指標側重于人均和地均,2022年指標側重于規模和總量,相比較之下,鄂州市在資源要素、人口流動、交通總里程、與武漢對接次數等方面,不及具有地級市規模的孝感市。同時,2022年評價體系提升了交通互聯互通指數的權重,導致離武漢越近、通達線路越多、交通融合度越高的城市,融合指數越高,因此,孝感市最終也超過了黃石市。產業協同方面,2022年武漢企業到孝感投資達到315家,投資額846.07億元,遠遠超過排名第2的黃石市,為孝感市贏得排名第1貢獻了指數。在體制機制保障方面,孝感市市級層面和各縣(市、區)都成立了融入武漢都市圈機構,2022年市、縣(市、區)領導、市直部門等與武漢對接頻繁。
武漢都市圈城市融合指數綜合排名
“2022年武漢都市圈城市融合指數結果表明,從規模、數量和質量上來看,排名靠前的城市,與武漢市有著更多的要素和信息交流,對武漢經濟社會發展影響更深。”李春洋說,排名既有客觀因素,也有各市的主觀因素,如城市規模大小、與武漢距離遠近、資源稟賦的豐欠程度、武漢城市經濟空間布局、融圈推動力度大小等都會影響到排名順序。建議各市對照綜合排名和單項排名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查漏補缺,力爭大幅提升與武漢市的交通、產業、開放、公共服務、生態、市場融合水平,共同推動武漢都市圈加快建成全國重要增長極。
一同發布的,還有2022年武漢都市圈縣(市、區)融入武漢發展指數。八市35個縣(市、區)(含廣水市、洪湖市、京山市3個觀察員城市)綜合排名前10強縣(市、區)分別是:孝南區、黃州區、漢川市、華容區、鄂城區、大冶市、應城市、云夢縣、咸安區、紅安縣。其中,孝感市占據4位,孝南區排行居首,鄂州市、黃岡市各占據2位,黃石市和咸寧市各占據1位。
融入武漢發展指數排名前十縣(市、區)空間分布
城市群是城市發展到成熟階段的空間組織形式,周邊城市融入城市群中心城市的程度(城市融合指數)是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標準,融合度越高表明周邊城市與中心城市有著較強的經濟社會聯系。城市融合指數既可以用來評價城市群內周邊城市與中心城市之間的融合態勢空間分布,也可以評估特定城市群的成熟階段和發育水平,確定城市群的空間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