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委一號文件印發
持續深入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加快建設農業強市
春光正好,孝感大地,一幅幅熱火朝天的春耕圖景正精彩鋪展。
4月4日,市委市政府印發《關于2023年持續深入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加快建設農業強市的實施意見》,更深、更細、更實推進強縣工程和“三項行動”,實施糧食及重要農產品保障能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農產品加工業、促農增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社會化服務、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農村小額信貸、鄉村治理效能、農業農村創業人才培育等“十大提升行動”,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建設農業強市,為沖刺3000億、打造武漢都市圈重要節點城市筑牢基礎底板。
筑牢安全底線。強化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530萬畝以上、糧食總產46.7億斤以上。開展耕地保護“十大行動”,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33.86萬畝。壓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責任,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成果,增強發展內生動力。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
促進農業提質。加強“五個一”產業鏈與全省十大重點農業產業鏈對接,爭取項目5個以上。力爭國家級“兩品一標”農產品評選7個以上。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和流通,力爭全年規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1856億元、增長15%以上。建設“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建設“路長制”美麗樣板路7條,打造市級農文旅融合試點10個以上。實施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十百千萬”工程,力爭新增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省級20家、市級50家。加強中小主體提質,全市“六有”家庭農場數量增加400家以上。加強特色產業平臺建設,力爭新創1個國家農業產業強鎮、1家省級特色產業集群、4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5家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完善村企對接、訂單收購、“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利益聯結機制。
強化服務保障。持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完善農技服務、農機服務、信息工作三大平臺建設,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推動農村小額信貸工作,推動“金融普惠工作站”鄉鎮全覆蓋,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業等涉農金融支持力度。加強對農業致富帶頭人培育,完善人才培育引進、跟蹤服務管理機制。
強化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推進“強縣工程”,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和以縣域為單元的城鄉統籌發展。建設20個“功能城鎮”試點鄉(鎮),力爭全國“百縣千鄉萬村”3個示范鄉鎮、45個示范村創建。提升城鄉公共服務水平,擴大公益普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和體制機制改革,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編制“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90個,分類建設全市“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試點村394個。聚焦基層黨建工作“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和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推進全市56個省級“共同締造鄉村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試點村”建設。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等系列示范創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