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控制成本為核心,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4月3日召開的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上,武漢提出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更實作風推進營商環境建設。
營商環境再優化,是全力以赴“穩增長、拼經濟”的關鍵一招。營商環境好不好,關系到企業信心和發展質量。會場內外,民營企業、外資企業以及行業協會、商會等負責人紛紛表示,武漢亮出了打造優化營商環境升級版的堅定決心和具體行動,大家預期更穩、信心更足。
漢陽區政務中心工作人員指導市民辦理業務。
企業開辦時間和成本持續壓減
123個高頻事項實現“一事聯辦”
“控制成本是衡量營商環境是否優化的關鍵。”受邀參加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的武漢民營企業家、潮江宴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崔一兵,對這句話印象深刻。
過去一年,武漢堅持以流程再造促進服務提速,24個行業拓展實施“一業一證”改革,123個高頻事項實現“一事聯辦”;企業開辦時間和成本持續壓減。
崔一兵說,作為一家餐飲企業,能順利渡過難關得益于武漢不斷完善的營商環境。今年來,潮江宴酒店享受了房租減免、降低貸款利率等惠企政策。就在上月,他又在漢投資一家食品類新零售企業,未來還將堅定扎根武漢。
武漢人力資源服務協會專職秘書長黃春紅說,武漢市提出“‘要素環境’‘設施環境’等都是營商環境,這說到企業心里去了。”他認為,促進人力資源合理配置,才能更好把武漢的生活成本優勢轉化為對企業和人才的吸引力。
“得益于武漢優良的營商環境,近年來,湖北博華發展迅速、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獲得專精特新企業和武漢市企業研究發展中心等資格稱號。”參會企業、湖北博華自動化系統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曉娟說,企業正是“控制成本”的受益者。政府不斷優化企業辦事流程,尤其在快速辦理、優先辦理等方面,大大提高了企業辦事效率,同時積極組織政企對接會等,幫助企業“出海”,目前企業已在尼日利亞、坦桑尼亞、哈薩克斯坦等十幾個國家完成了二十多個項目。
“我們期待未來還將在人才招引等要素成本領域感受到更多便利”,謝曉娟介紹,企業正加大校企合作,并招攬人才投入新研發。
世界500強企業來漢開總部
一年業績就超過預期目標
就在上個月,世界500強企業霍尼韋爾首次把供應商峰會放在了上海以外的中國地區舉辦。頻繁來漢的霍尼韋爾中國總裁余鋒介紹,企業在武漢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發展。
2020年,霍尼韋爾在武漢設立了企業的新興市場總部,開辦一年業績接近4億元人民幣,超過預期目標。3年來,霍尼韋爾加大在湖北的投入,在物流零售、智能制造、安全防護等多個領域快速拓展。余鋒說,企業看中了武漢擁有的強大區域優勢,希望借助這個優勢能夠更好地在武漢、湖北發展業務,能夠輻射到周邊的區域。
“投資湖北武漢就是投資未來。”春江水暖鴨先知,連日來,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來漢,看好武漢、投資武漢。借助在漢發展,諸多企業與城市共同把產品服務解決方案推向中國和全球市場。
“武漢瞄準國際國內先進城市,對標一流優化營商環境。有這樣的底氣,再加上銳意進取的魄力,我看好武漢!”受邀參會的武漢市杭州商會會長、湖北杭商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武漢市營商環境監督員、杭州人胡華鋒說,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城市經濟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從營商環境“風向標”區域江浙滬的經驗來看,優質的營商環境能聚項目、聚資源、聚企業甚至聚人心,政府真正和企業結為事業共同體甚至信念共同體,為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提供更好的舞臺,并為培育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有更多的付出和等待。
胡華鋒說,武漢不滿足于政務成本降低等,更高標準提出要培育創新的城市文化,營造尊重創新創業、寬容失敗的氛圍,“呈現出更高的境界、眼界”。
加強數據共享和新技術應用
提升辦事群眾和企業的體驗感
今年以來,圍繞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大會提出的打造市場環境、政務環境、社會環境、開放環境、法治環境、要素環境、設施環境“七個環境”的要求,武漢全力補短板、鍛長板、樹樣板,加快打造營商環境標桿城市。
“營商環境不是加分題,而是必答題。”參會代表紛紛表示,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事事都是營商環境,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要讓每一位干部對企業都是發自內心的笑容、心甘情愿的跑腿”,漢陽區主要負責人在會上發言時介紹,要讓優化營商環境的內生動力,轉變為全體干部的行動自覺。
“未來,我們還將聚焦貼近群眾的關鍵‘小事’,組織實施20項微改革、微應用,深化跨部門流程再造”,武漢市政數局主要負責人談到,將加強數據共享和新技術應用,提升辦事群眾和企業的體驗感。
武漢市稅務局主要負責人也表示,將更加注重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幸福感,打造流程更佳、舉措更實、服務更優的稅收營商環境。
“大會亮出了武漢打造優化營商環境升級版的堅定決心,也讓我們信心倍增”,星巴克中國中西區高級總監龔明說,武漢已擁有超160家星巴克門店。作為一家外資企業,星巴克是武漢開放發展的受益者,未來還將在漢打造消費場景新地標、國際化消費集聚區,持續在武漢投資具有國際消費新場景的門店。
(長江日報記者李佳 馮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