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底,建成6個區域中心衛生院、400余個標準中心村衛生室,“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鎮”的分級診療格局真正得以實現。城鄉居民就近有序就醫,體驗感明顯增強。日前出臺的《仙桃市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擘畫了這樣的藍圖。
近年來,我市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持續實施強基層戰略,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大幅提升。但是基層衛生服務體系仍是全市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的薄弱環節,難以適應鄉村振興和群眾就醫需要。
年初,我市落實“把醫療衛生工作重點放在農村和社區”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高點謀劃、高位推進、高效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按照這一方案,將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大力發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切實強化編制、人才、投入等政策保障,推進市、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加強服務體系建設。做實一個醫共體。全市組建以市第一人民醫院為牽頭醫院,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等全市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成員單位的緊密型醫共體。市中醫醫院、市婦幼保健院發揮專科特色建設中醫、婦幼專科聯盟。優化醫療資源布局,按照二級醫院標準,建設6個區域中心衛生院。建成400余個標準中心村衛生室。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統籌人才隊伍建設。探索“市聘鎮用”人才引進機制,由市第一人民醫院招聘醫學專業本科生到鎮衛生院執業。依托仙桃職業學院每年培養大學生村醫50名,充實鄉村醫生隊伍。推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一類保障、二類管理”,提高基層醫療衛生工作對優質人才資源的吸引力。加快服務能力建設。加快信息化建設,鞏固“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模式。建設遠程心電診斷、遠程DR(CT)診斷、臨床檢驗、區域審方、消毒供應及遠程會診等“六個中心”。提升醫療裝備水平。6家區域中心衛生院按照服務能力及二級醫院標準配備醫療設備。抓好應急體系建設。健全市、鎮、村三級監測網絡,完善基層監測網絡。完善基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強化應急處置能力。 ?(記者?曉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