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武漢都市圈核心區黃石、黃岡出臺系列優化營商環境新舉措。黃石對標優化營商環境“省47條”出臺52條措施;黃岡發布優化提升營商環境9條措施,提出打造武漢都市圈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企業獲得感最強城市。
黃石出臺優化營商環境52條措施
3月28日,黃石市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對2月13日出臺的《關于對標對表進一步加強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進行解讀。
《措施》在“省47條”的基礎上,結合黃石實際,提出“更大力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投資成本、稅費成本、融資成本、物流成本、要素成本,更大力度優化法治環境,更大力度改進作風強化服務保障”8個方面52條措施,持續推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
黃石對標一流標準,結合實際提出15條改革措施。如“一照多址”、簡化不動產非公證繼承手續、推進社會投資項目用地清單制改革、推動“五流合一”等,就是要讓市場主體更加便利高效,讓服務對象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措施》對黃石市8條特色亮點改革項目提出了新要求。如推進“兩個集中”,全年市、縣兩級綜合窗口占比達到80%以上;全面推進“標準地”出讓和工業項目“六證同發”;定期開展“早餐會”,暢通政企溝通渠道;全面推廣“稅費E站”,打造“15分鐘辦稅繳費圈”;實行一行一策,推進保險保函等,通過這些創新性舉措,進一步打響黃石特色品牌,推動營商環境再提升、再突破。
據介紹,黃石出臺52條措施,主要有三個目的。
一是著眼于“降本”,以更低成本服務市場主體。把為企服務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廣“兩個集中”“首席代表”等機制,做到靠前服務、主動問需、全程幫扶,實現高頻事項辦理直達基層、市場準入退出更加便捷、企業建設投資更加高效、水電氣要素保障更加可靠。
二是著眼于“快辦”,以更大力度提升辦事效率。把質效提升放在關鍵環節,全面推進“一窗通辦”“政策計算器”等改革,做到數字賦能、流程再造、功能升級,實現審批流程持續優化、申報材料大幅壓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服務事項“全程網辦”“一照通辦”。
三是著眼于“破難”,以更實舉措解決實際問題。把解決企業痛點堵點問題作為主攻方向,創新開展“一照多址”“個轉企”“六證同發”等舉措,做到精準發力、重點聚焦、創新創優,為市場主體擴大經營、穩定發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黃岡九條措施助力優化提升營商環境
3月22日,黃岡市發布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九條措施,打造武漢都市圈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企業獲得感最強城市。
這九條措施是:建立代辦幫辦制度、打造營商便利度標桿城市、塑造低成本優勢、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完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制度、推行規范柔性執法、實施企業成長工程、建立政企“直通車”制度、設立“首席服務官”。
在控制成本上,是在湖北優化營商環境“省47條”基礎上的再升級。黃岡市提出實現制度性交易成本全省最低,物流、稅費、融資、用能、用工等生產性成本低于周邊城市的目標。同時,全面清理規范涉企保證金,實現事項和金額“應減必減”“可減必減”,打造全省涉企保證金最優城市。
在建立代辦幫辦制度上,針對高頻辦理事項,設立“首席服務員”,實行跨部門“一人受理、全程服務”。在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上,實現無分歧欠款動態清零。對輕微違法行為,實行首次免罰,打造營商便利度標桿城市。
黃岡市還提出,建立惠企政策歸集解讀、精準推送、快速兌現、動態優化機制,實現直達快享。目前,“兩庫一平臺”(政策庫、企業庫、惠企政策精準推送和免申即享平臺)建設在全省率先啟動。
在服務企業成長上,建立“一企一檔”,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務,梯次培育、精準扶持;推行信貸風險補償金和“白名單”制度,幫助企業融資;做實黃岡(光谷)離岸科創中心、配套建設科技加速器,搭建前后臺一體化平臺,支持企業引進人才、創新創業;對關鍵共性技術需求,由市縣政府組織揭榜攻關。
黃岡市還創新性設立“首席服務官”,由縣(市、區)政府及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擔任,公開聯系方式,服務保障企業健康發展。同時要求每月組織政企“早餐會”“午茶會”,建立常態化政企溝通機制,設立“企業家日”,弘揚企業家精神。
(長江日報記者高喜明 通訊員肖瓊 熊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