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4月2日訊(記者劉晨瑋 通訊員廖雨華)“愿生如夏花之絢爛,逝如秋葉之靜美……”2日上午,在漢陽區扁擔山公墓流芳苑環保葬區域,一場莊嚴肅穆的公益生態安葬儀式正在舉行。
記者了解到,2009年至今,已有1900余位逝者在這里歸于自然。參與人數逐年增多,說明環保文明的殯葬觀念正在慢慢被市民接受。
上午9時,記者在現場看到,隨著優雅莊嚴的音樂奏起,8名禮儀師統一著裝,緩步進入會場,禮儀師將骨灰盒緩緩放至草坪地穴中,逝者家屬們手捧鮮花,送別親人最后一程。
70歲市民楊衛此次前來是為父親完成遺愿,之前,楊衛的母親也選擇了生態葬。“厚養薄葬,節約土地,我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百年后我也會選擇這一形式。”
漢陽區社會福利院的三位孤寡老人也在儀式中歸于自然,該院院長楊連貴介紹,福利院里生活著一批政府集中供養的老人,多數沒有子女,在他們的晚年生活中,福利院人員全心全意進行照護,他們去世后通過生態葬安息在扁擔山公墓。“讓逝者得其所,也給逝者最隆重的禮儀和尊重。”每年清明節,福利院工作人員會來到這里,為這些環保理念的踐行者們祭掃。當天儀式后,志愿者們專門為此前參加生態葬的逝者進行鮮花祭掃。
志愿者們專門為此前參加生態葬的逝者們進行鮮花祭掃。
漢陽區民政局扁擔山公墓管理處有關負責人介紹,為減輕群眾負擔,保障基本安葬需求,促進移風易俗,扁擔山公墓作為湖北省推行節地生態安葬試點單位,積極響應號召,承擔社會責任,發揮“民政兜底”作用,弘揚生態文明理念,推動節地生態安葬與綠色殯葬、人文殯葬、惠民殯葬相結合,滿足市民群眾基本的安葬需求。
本次活動由漢陽區民政局、漢陽區民政局扁擔山公墓管理處、漢陽區社會福利院、漢陽區社區志愿者協會聯合舉辦。
每年清明節前,扁擔山公墓都會面向社會征集免費生態葬參與者。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響應號召,選擇讓生命重回花林之下、沃土之中。記者從武漢市民政局了解到,武漢從1997年開始推行生態葬,目前各主要公墓、陵園均設有生態環保葬安葬區,已有4萬余名逝者選擇了生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