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設招投標是利益博弈的高地,因此部分投標人不惜鋌而走險,進行圍標串標。
如何提升招投標領域營商環境,規范招投標市場秩序?我市從構建監管鏈條入手,協調推進紀檢監察、公檢法、審計、綜合監督管理機構、有關行政監督部門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聯動監管,開展打擊圍標串標和轉包、違法分包專項行動(以下簡稱“專項行動”),實行聯席會商、聯動執法、聯合懲戒、行刑銜接、“一案三查”、聯合督導等機制,打出組合拳,鐵腕治頑疾,打造“陽光”招投標。
去年,全市共立案107起,其中圍標串標案件31起,轉包和違法分包案件71起,其他違法違規案件5起。紀檢監察機關對招標人和行業主管部門給予黨內警告、書面檢查、批評教育、談話提醒13人次。在2022年度全省營商環境評價中,我市“招標投標”指標位居全省第三。
建章立制高位推進
頂層設計明思路
思路明,才能方向準。
“圍標串標”是社會頑疾,如何整治考驗著管理者的智慧。
“爭取領導重視,聚合部門力量,堅持上下聯動。”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陳選明說,工程建設招投標監管涉及的行業多、范圍廣,監管力量分散,需要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構建起綜合監督管理機構牽頭,各有關部門各司其職、相互配合、互通信息的工作機制。
強化頂層設計,建章立制明思路定方向。
高規格成立專項行動領導小組——
市委主要領導作出“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對違法行為堅決說‘不’”的批示,市委常委會會議和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部署,高規格成立常務副市長擔任組長,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牽頭抓總,市紀檢監察、法院、檢察院、公安、審計、住建、交通、水利、農業農村、城管執法和交易中心為成員單位的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集體研判重大案件,調度指揮具體工作,明確要求問題線索調查和案件偵辦時間原則上不得超過2個月,超過時限的由專項行動領導小組主要領導對部門負責人進行約談。
建章立制厘清職責——
市委出臺《關于治理工程建設領域招投標活動中違紀違法問題的意見》,嚴查不敬畏、不在乎、喊口號、裝樣子,貫徹執行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等問題,提出“對中標單位是否存在圍標串標、借資質、轉包、違法分包和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五大員’身份真實性情況,由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簽字背書’,交紀檢監察機關備案”的紀律要求。
市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提升市區政府投資項目招投標質效的實施意見》,聚焦標前、標中和標后三個關鍵環節,建立聯審聯批、優化投資評審、聯動執法、信息共享、聯合懲戒等工作機制。修訂《黃岡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項目業主單位、綜合監督管理機構、有關行政監督部門的監管責任。
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委員會出臺《關于進一步打擊圍標串標和轉包、違法分包若干措施》,提出了建立招標審查機制、加強標后履約監管、強化權力監督、建立“一案三查”機制等十條工作措施。
同時,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適時開展調研督導,建立問題清單和工作臺賬,對相關責任單位下達提示函、督導函。市政府督查室對各地專項行動進展情況進行督辦。
精準研判無縫對接
部門聯動強措施
圍標串標隱蔽性強,認定難,查處難。
如何把握規律、全面研判,為精準打擊提供思路?
加強刑事案件分析——
對全市近三年判決的132起圍標串標案件和不予起訴的24起案件進行全面梳理,深入分析圍標串標違法手段、易發項目、運作方式等規律,為線索摸排奠定基礎。
加強異常項目分析——
突出“五類”異常項目分析,即投訴舉報項目、招標門檻過高項目、投標家數異常項目(投標人超過20家)、無故放棄中標項目、規避招標項目。共分析排查異常項目700余個,移交行業監督部門重點核查,同步移交公安部門予以重點關注。
加強大數據分析——
依托省公共資源交易電子服務系統,對全市2017年以來工程招投標數據進行全量分析,重點圍繞放棄中標、中標率極低、抱團投標、指向性成交等方面進行大數據分析,形成大數據分析報告,為案件查辦提供幫助。
有了精準分析,執法如何精準落地?
“監管會議聯席、執法檢查聯合、案件信息聯通、責任追究聯動。”陳選明一口氣說了四個“聯”,并道出其中訣竅——
監管會議聯席促凝聚。充分研討、集中會診、建言獻策,有效推動各成員單位密切配合、形成整體合力。
執法檢查聯合重技巧。整合執法資源,聯合住建、交通、水利、農業農村等行政監督部門,通過“標后”施工現場檢查發現問題,倒查“標前”、“標中”問題,從而破解隱蔽性強難題。
案件信息聯通講雙向。推進綜合監管機構、有關行政監督部門、司法機關互通查處情況,實現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無縫銜接,對未構成刑事犯罪的相關參與企業的不良行為進行信用懲處。
責任追究聯動是震懾。建立“一案三查”機制,不僅追究違法企業的直接責任,還同步倒查招標人項目管理中的主體責任和有關行政監督部門的監管責任,移送紀檢監察機關追責問責。
一系列“組合拳”,拳拳是硬招,拳拳擊中要害。
寬嚴相濟包容審慎
分類處理提信心
一個項目投標家數227家,邪門!
堅決嚴查!2022年4月7日,專項行動領導小組成員聯席會議一散會,領導小組成員便和巡察辦一起突擊檢查該項目施工現場。檢查發現項目經理“隨意變更”、安全人員“冒充頂替”、管理機構“臨時拼湊”等問題。領導小組現場責令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局牽頭,公安機關、住建部門配合,對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嚴肅查處。
2022年,全市公開發布了10起圍標串標典型案例,有力震懾了違法行為。但是,嚴格執法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執法行為都是簡單的“一抓了之”。
張弛有度、寬嚴相濟、法理相融,分類靈活處置,我市以柔性的方式傳遞法治的溫度、彰顯法治的剛性。
按照社會效果與經濟效果并重、精準施策與科學治理相結合的原則,我市確立了依法依規分類處置標準:對2017年以前的圍標串標相關行為人和企業,以行政主管部門約談提醒為主,做好書面材料備案;對2017年至2019年期間的相關行為人和企業,主要追究具體組織者的相關責任,對涉事企業審慎處理;對2019年以后的相關行為人和企業,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移交各縣(市、區)“一案三查”、嚴肅處理、從嚴打擊。
“柔性執法傳遞出的是一份信任和教化,要求在把握執法尺度和傳遞法治溫度中找到最佳結合點。”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周煒表示,分類靈活處置的方式讓專項行動有力度、有深度、有溫度。
截至目前,市本級已對92家項目招標人、招標代理機構和中標企業負責人開展集中警示約談。同時,印發事前信用承諾通知,對招標人、代理機構、投標人及評標專家的信用承諾時間、內容、程序進行規范和明確,推動市場主體信用承諾全覆蓋。(記者 熊慶萍 通訊員 江正偉 鄭雪峰)
責任編輯: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