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湖北省和武漢市以此次大會召開為契機,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大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貢獻。”2020年11月20日,首屆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在漢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對武漢這座英雄城市寄予厚望。
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武漢搶抓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機遇,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數字化轉型。日前,武漢發展戰略研究院、武漢市發改委數字經濟處、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數字經濟處聯合發布了全市首部數字經濟發展報告。
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武漢市著力推進數字新基建、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和數據要素價值化等工作,數字經濟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2021年,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實現1635億元,占GDP比重達到9.2%,較2019年提高0.8個百分點,帶動數字經濟相關產業占比超過40%,整體發展水平居于全國前列。
2022年,全市數字經濟發展進一步加快,入選國務院通報的全國2021年度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和推進產業數字化成效明顯市(州)。
2023年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增強數字經濟驅動力,“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比提升到11%左右”。武漢發展戰略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所(產業研究所)所長施雯介紹,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的數字經濟,正在武漢加速發展。
數字新基建提速增效趨勢明顯
超算中心服務輻射全國
工作人員正在武漢云運營管理中心里忙碌著。長江日報記者 詹松 攝
27日,在新投用的武漢超算中心算力平臺上,華中農業大學自主育種大數據分析軟件“天權”正在進行計算速度評估測試。
基因組育種就好比是用大數據為優秀“種子選手”評分排隊,而武漢這一工具就地搭載國產算力底座后,能“一芯多算”地快速“排隊”,傳統工具需要消耗數周或數月才能完成的計算量,現在能在1小時內完成。華中農大這一計算工具正借助武漢超算的算力基建持續聯合優化,加速基因組育種計算領域的創新突破,守護我國種業安全。
自去年11月建成投運以來,該中心已與約30家用戶達成合作,服務范圍已經輻射華中乃至全國區域。
包括該中心在內,武漢在數字新基建上走在前列。武漢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袁圓介紹,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武漢市數字新基建提速增效趨勢明顯。
袁圓列舉了這樣一組數據:5G網絡建設規模方面,武漢居全國前列,已建成5G站點超3.9萬個,5G商用規模和速度居中部第一,實現三環內連續高質量覆蓋、遠城區重點覆蓋、重點園區深度覆蓋,“雙千兆”城市于2022年底基本覆蓋城區,投入使用5G車路協同測試道路125公里。作為五大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頂級節點之一,注冊量已突破90億個,接入中部各省二級節點共32個,企業節點超1萬家。“星火·鏈網”超級節點、骨干節點相繼落戶。
數字經濟與主導產業融合發展
無人駕駛巴士駛上“智慧的路”
東風悅享Sharing-VAN“春筍號”在軍山新城行駛。
在國家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基地,運用5G+V2X通信、高精度地圖與定位、智能決策控制等技術,無人駕駛巴士駛上“智慧的路”;
在武鋼廠區,智慧管控平臺、無人行車、數據采集隨處可見,那里已建成國內最大5G工廠內網;
在食品行業龍頭企業周黑鴨,采用數字化車間和工業互聯網技術,從原材料到成品都能追溯,能降低半成品庫存;
在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武漢精測電子,通過人工智能深層學習,能對新型顯示面板制造缺陷進行機器檢測及修復,能有效提升產線良率和產能……
近日,在武漢舉行的數字經濟應用場景供需對接大會上,這些武漢首批數字經濟應用場景“揭榜掛帥”成果發布,一批聚焦主導產業、瞄準行業痛點難點的揭榜任務圓滿完成,并成為引領數字經濟發展風向標。
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武漢數字經濟已形成以“光芯屏端網云智”為特色的數字產業體系,在光纖光纜、高端光模塊、存儲芯片等領域攻克了一批“卡脖子”技術,并持續推動數字經濟與主導產業融合發展,武漢年均滾動實施500個技改項目,“十三五”改造765條數字化產線。
2022年,武漢推出數字經濟應用場景247個,中小企業“上云用數賦智”7萬余家,獲批創建國家區塊鏈發展先導區、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
數字公共服務入列全國前五
“城市大腦”連通近5000家區級單位
蔡甸市民之家,來辦事的市民群眾滿意而歸。長江日報記者 譚芳 攝
在已啟用百來天的蔡甸市民之家,AI智能機器人導引辦事人,來到“智能綜窗系統”,可通過遠程音視頻在線幫辦服務,接受云坐席客服人員“面對面,手把手”的幫助,簡單快捷地辦結業務。
政務指揮大廳大屏上不斷躍動的數字,通過“服務態勢全面感知”,還在不停提示管理人員大廳的實時人流量、取號辦理情況、平均受理時長等,便于管理者根據高低峰期實時調整。
武漢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開發的21套應用系統軟件,能實現微程序“一碼通用”、多功能“一機通辦”、全場景“一屏通管”,正在幫助該大廳實現由傳統政務服務向智慧政務服務轉型升級。
如今,數字經濟已滲入武漢百姓生活方方面面,以武漢城市大腦為中心的四大中樞(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應用支撐)、6大智慧應用(一網通辦、一碼互聯、一網協同、一網共治、一網統管、一站直通)基本建成。“城市大腦”電子政務外網已連通15個區、101家市級單位、4929家區級單位。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可網辦事項超90%、實現140項事項全市通辦、103項事項掌上可辦、220項事項“一張身份證辦成事”。
據了解,武漢數字政府榮獲2021世界智慧城市中國區大獎,“數據賦能武漢城市精細化管理”榮獲2021中國信通院數字政策十佳案例,“一碼互聯”榮獲2021數字中國創新大賽一等獎。武漢在數字行政服務、數字公共服務、數字生活服務三個方面,均入列全國前五。
閱讀更多↓
武漢首部數字經濟報告出爐
(長江日報記者李佳 通訊員周鋼 馬朝暉 楊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