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2023暴雨東湖論壇在漢開幕。記者劉斌 攝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3月19日訊(記者王慧純 通訊員李傲)“暴雨”——大而急的雨。近年來這種自然天氣成為中國最主要的氣象災害之一,持續引發關注。19日,2023暴雨東湖論壇在漢開幕,同時發布2022年度國內十大暴雨事件,這是國內首度評選年度十大暴雨過程。
何為“暴雨”?
楊浩談武漢近期暴雨特征。記者劉斌 攝
氣象上的暴雨是指降水強度很大的雨,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浩博士表示,每小時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連續12小時降雨量30毫米以上或者24小時降水量為50毫米及以上的雨都可稱為“暴雨”。暴雨按降水強度大小可以分為三個等級:24小時降水量50~99.9毫米為“暴雨”、100~249.9毫米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為“特大暴雨”。按發生和影響范圍的大小可分為:局地暴雨、區域性暴雨、大范圍暴雨、特大范圍暴雨。
我國暴雨預警信號分四級,分別是藍色、黃色、橙色、紅色預警,其中暴雨紅色預警信號為最高級。藍色預警標準為12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黃色預警標準為6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橙色預警標準為3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紅色預警標準為3小時內降雨量將達10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2022年度十大暴雨事件集中在華南和北方
2022年十大暴雨事件公布。記者劉斌 攝
2022年度十大暴雨事件為:“端午水”發威,珠江流域暴雨破紀錄;高考期間遇“紅暴”,停課不???;珠江防汛應急l級響應,超千萬人受災;臺風“暹芭”橫掃中國南北;華南低渦維持,強降雨盤踞華南;蒙古低渦影響下的盛夏北方暴雨;國慶假期北方現歷史強暴雨;近二十年廣東最強5月暴雨;強降水拉開北方汛期序幕,華北旱澇急轉;華南西風槽極端暴雨,致山洪地質災害頻發。
中國氣象學會聯合武漢暴雨研究所、湖北省公眾氣象服務中心等單位共同發起評選出這份榜單。評選標準包括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局地出現的極端暴雨天氣過程或者具有高影響力的暴雨過程,主要考慮暴雨的區域范圍、降水強度、人員傷亡、社會經濟財產損失等方面。
去年我國天氣形勢復雜,氣候顯著異常,干旱和洪澇等極端事件頻發。我國西部大部以及長江流域嚴重干旱,華南、華北及東北降水偏多五成以上。全國共發生38次大范圍暴雨過程,主要特點一是空間分布不均,華南、華北及東北暴雨頻發,珠江流域和松遼流域汛情加劇;二是西南地區暴雨過程多,降水強度大,但累計降水量偏少。
記者查閱1998年至2021年全國城市降水量排名,武漢常年在前十,但2022年卻是高溫干旱少雨的一年,除了7月初臺風“暹芭”橫掃中國南北給武漢帶來大暴雨外,幾乎沒受太大影響,十大暴雨事件多集中在我國華南和北方。楊浩解讀,去年我國暴雨事件一是空間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華南、華北、東北以及西南等地區,而長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區少雨干旱;二是強對流天氣過程較往年偏少,但是局地致災嚴重。
2023年3月16日,武漢下了今年第一場暴雨,日降水量54.4毫米。接下來,由于中低層切變線維持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預計未來一周,我市都將是連陰雨天氣。連陰雨指3到5天或以上的陰雨天氣,中間可以有短暫日照,降水量可以是小雨、中雨,也可以是大雨或暴雨,大家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