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國多城地鐵客運量創歷史新高,地鐵作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場景,公共文化空間的作用也日益凸顯。2月,在長沙召開的城軌交通廣告傳媒經營座談會上指出:“作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間和特色場景,城軌媒體在打造傳播陣地、推進城市文化方面可充分發揮其創造力和影響力。城軌媒體應該要做到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協同發展”,如何履行地鐵媒體的社會責任成為重要議題。
3月16日下午,華中地區首份地鐵媒體社會責任白皮書——《2023年(武漢、長沙)地鐵媒體發展趨勢暨社會責任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在武漢、長沙兩地重磅首發。
《白皮書》由武漢、長沙地鐵媒體整合運營商中南地鐵傳媒、天聞地鐵傳媒聯合武漢理工大學共同推出,將地鐵傳媒近十年來的媒體實踐經驗和武漢理工大學在城市軌道交通文化建設方面的理論研究成果相結合。
《白皮書》回顧了武漢、長沙地鐵媒體近十年來從建設初期的小媒體時代到3.0數字場景媒體時代的發展過程。《白皮書》指出,對于地鐵媒體的價值評判,不能單一地只用經濟價值來考量,其在社會效益方面所發揮的巨大作用也極其重要。只有用媒體思維運營地鐵空間,才能將地鐵空間的文化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
近十年來,中南地鐵傳媒一直在通過“人文地鐵”品牌的打造來踐行地鐵媒體的社會責任,致力于將地鐵空間打造成為新時代的主流傳播陣地和文化展示窗口。僅在2022年,就在長沙、武漢兩地舉辦了48場公益主題宣傳活動,并投入近1.5億地鐵媒體資源,用于助力文旅、消費、鄉村振興等板塊的復蘇與發展,促進地鐵空間的文化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形成了一個個經典案例。
中南地鐵傳媒推出“英雄武漢”號主題列車,首批共展示包括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人民英雄、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范等在內的31位英雄人物,受到《人民日報》的頭版報道,引發廣泛的關注。今年武漢櫻花季期間,中南地鐵傳媒將武漢地鐵江漢路站變成櫻花主題站,成為地下的網紅打卡點,“櫻花粉”讓市民怦然心動,紛紛拍照留念。
《白皮書》一經發布,就獲得了專家學者、媒體代表和行業客戶的高度認同。“《白皮書》呈現了一條很清晰的行業發展路徑,為地鐵媒體從業者和客戶提供了參考和指引。也能進一步助力地鐵媒體市場的健康發展和繁榮”;“讓地鐵媒體更好地激發城市活力,成為服務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值得我們共同努力。”
(通訊員姚維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