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3月17日訊日前,在三峽集團所屬三峽能源四川金陽風電場,建設者將75米長、19噸重的風機葉片運送上山的視頻在網上爆火。3月17日,三峽能源四川金陽風電項目負責人羅濤和三峽能源云南分公司彌勒西項目負責人李天仁做客長江日報《面談》欄目,為廣大網友揭秘大風車“神龍擺尾”背后的故事。
點擊海報查看直播回放
網友們在視頻中看到的巨型風機葉片是什么?
三峽能源四川金陽風電項目負責人羅濤:風機葉片是新能源風力發電機組的核心部件之一,風機設備主要包括風機葉片、機艙、輪轂及塔筒,每一個部件都屬于普通公路運輸的超限物件,需要采用專業車輛進行運輸。視頻中的巨型風機葉片,是四川省內第一個超長葉片,但葉片越長,尤其是山地風電場,運輸越困難,對運輸道路要求越高。
巨型風機葉片所在的項目是一個什么樣的項目?
羅濤:金陽風電項目是涼山州金陽縣第一個新能源項目,總裝機規模為193.8MW,共安裝58臺陸上風力發電機組。2021年初同時開工建設熱柯覺、依達、高峰三個風電場,12月31日并網發電。項目投產后,“大風車”每年可“吹出”約4.19億千瓦時清潔能源,每年節約標準煤約12.91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2.92萬噸。
風機葉片運送上山。三峽能源提供
為何需要如此大的風機葉片?
羅濤:風力發電機中葉片的設計,直接影響風能的轉換效率,據統計,風機葉片尺寸每增大6%,捕獲的風能可增加12%。隨著新能源的快速發展,陸上機組從最初的1MW到現在的6.7MW,單機容量越高,驅動機組所需要的機械能就越高,所以安裝更大更長的葉片,可以增大掃風面積,捕獲更多風能,提高發電輸出功率。我們金陽項目的超長葉片是經過三峽能源技術經濟中心設計驗證的,項目建成后,項目團隊堅決扛起能源保供的政治責任,2022年超額完成發電任務180%。
一片風機葉片的長寬高重分別是多少?
羅濤:長76.5米,重19噸。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在運輸前遇到了哪些困難?運輸前的計劃是什么?
羅濤:困難多,但總能想辦法克服。第一,環境苦:項目團隊駐扎地平均海拔3200—3600米,嚴寒、高原缺氧、暴雪,環境非常惡劣,項目建設的有效施工期很短。第二,任務重:面臨著“工期緊任務重、海拔高施工難”的現實困難,還需克服三個風電場同時開工建設的嚴峻挑戰。第三,運輸險:設備運輸到升壓站,要連續轉上百個急轉彎,運輸距離長、路段車流量大、路途艱險,甚至斷路,都遇見了。金陽風電設備是從西昌市下高速后開始換倒運工裝車倒運至金陽縣工程現場,葉片一共174車,(不包括其他主機設備)每一輛車基本運輸半個月左右,隨著10月嚴寒的來臨,運輸一刻也不敢怠慢,項目團隊全員冒著大雪上陣,一前一后盯著,設備運輸從5月至12月運完。
涼山州東五縣全是盤山公路,每一次運輸都會造成交通阻塞。在運輸的時候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設備刮擦。感謝屬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設備保障運輸方面,幫助我們協調政府及交警支隊專門組織專題會議,交警路政等部門專門護送,經過的每一個縣市高度重視。周末加班護送運輸,大大促進了金陽項目的建設。
面談直播畫面。
運輸途中,最困難的是什么?如何克服?
羅濤:無人機拍攝的視頻和實際運輸上差別很大,實際運輸比視頻里看到的難得多。風力發電場通常建設在高山上,運輸風機葉片的掛車行駛到山頂要經過崎嶇的山路或村莊。同時還要克服極端嚴寒、高原缺氧、大風暴雪、大霧等惡劣環境的影響。最難的是高峰風電場有一段海拔3000多米懸崖路段的運輸。
說到克服,我們三峽能源在全國各地建設了幾百個新能源項目,在新能源建設方面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在西南片區,我們對建設山地光伏也有比較豐富的成功經驗。這些積累形成了一套成熟且科學的建設管理體系,也讓我們的信念就是干必成的!所以即便在現場遇到了各種困難和挑戰,我們都可以找到解決辦法。比如在金陽最難的那段運輸道路上,當時我們在現場也是一籌莫展,每天夜晚,都在模擬著各種運輸方式,怎樣才能把設備運輸過去。最后經過和我們公司后方的智囊團職能團隊反復推演,形成了這個“運修同步”的周密作業方案。
連續作業讓道路具備了運輸條件,方案在設計上是可行的,但葉片倒運車駕駛員依然心里沒譜,不敢載著葉片走盤山路,生怕卡在哪個彎道,進退兩難。現場團隊就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了。我們當時決定步行帶路走第一趟試運行,一人在車頭指揮,一人在車尾巴上壓隊,就像指導一個新手司機倒車入庫一樣耐心又細致,師傅們根據指揮操作,控制葉片的位置,時刻關注道路左右的障礙間距慢慢通行。團隊密切配合,在每個拐彎記錄最精細的駕駛細節。終于,試運走通了,給所有人都打了一劑強心針。走通了三遍,駕駛員也有了安全感。
隨后,金陽項目開始大規模運輸,最高峰的時候整個項目39輛葉片倒運工裝車在路上。
“神龍擺尾”的“擺尾”指的是什么?
羅濤:擺尾指的是運輸葉片時,帶后輪轉向揚舉車經過連續急轉彎路段。
當時運輸巨型風機葉片的是什么車?這個車是特別設計的嗎?
羅濤:葉片舉升-旋轉-液壓轉向的特種葉片運輸車,也叫做舉升車。是針對風電葉片復雜道路運輸專門設計的作業車,由于在行駛途中可以通過液壓控制將葉片產生舉升、自身360度旋轉避讓運輸途中的各種制約障礙,比如山體邊坡、樹木、房屋、橋梁、隧道等,可減少葉片掃尾面積,大大降低道路改造工程量,縮短道路改造工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轉彎半徑不足、避讓高山峭壁、建筑群、電線桿等障礙物及房屋拆遷,也可以大幅減少葉片運輸車體總長,從而得到推廣運用。尤其是在山地風場受制于道路轉運半徑的限制基本是目前唯一運輸方式選擇。
單程、整個項目運輸時間有多長?
羅濤:單程運輸半個月,整個項目運輸8個月。
如此多困難,會認為是挑戰嗎?
羅濤:我認為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金陽的小伙子精神勁兒十足,始終保持樂觀,關關難過關關過。團隊利用短短八個月有效施工窗口期,實現當年開工當年并網,開創了四川省第一個采用75米葉片的山地風電紀錄。項目建成后,向當地電網提供清潔電能,給當地提供500多個就業崗位,改善了偏遠山村群眾的出行路網,帶動當地農業、畜牧業、旅游業的發展,在涼山探索出一條產業帶動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道路。金陽的葉片轉運視頻火了,讓大家看到了中國新能源建設項目的一個縮影。我們相信,無數個新能源追夢人腳踏實地地奮斗,一定能讓天更藍水更清。
完工后,到現在為止,成效如何?
羅濤:項目于2021年12月31日并網發電,到目前為止,已累計發電2.645億千瓦時,在迎峰度夏等重要時段,金陽風電項目超預期完成發電目標,扛起了保電大旗。
三峽能源云南分公司彌勒西項目正在進行中,也涉及超大風機葉片,有什么不同?
三峽能源云南分公司彌勒西項目負責人李天仁:在相隔不遠的云南,此刻,西南地區單機容量最大和裝機規模最大的山地新能源項目——彌勒西風電場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著。彌勒西風電項目的風機單機容量6.7MW是目前西南地區單機容量最大的機型,這種風機因為葉輪更大捕捉風能效率高,同時具備發電能力強、可靠性高、電網友好以及環境友好。
在高山上安裝有沒有遇到哪些困難?
李天仁:困難非常多,比如風機的吊裝:彌勒西項目風機單葉片長93米、塔筒高100多米、機艙重量136噸,這個難度的吊裝在當時國內陸上風電行業還是首次,為了攻克這個困難,我們采用了新技術、吊裝能力最強的1200噸履帶吊,不停地優化技術,最終攻克了這個難題。
近百米的風機葉片重量有多少?
李天仁:我們這個項目的場址南北跨度70KM、東西跨度15KM,運送了264支93米長、26噸重風機葉片,單葉片的舉升車重量就達到150噸。
如此巨大的重量在大風中,如何保證它不會被吹倒、吹散呢?
李天仁:我們使用的風機有多重保護措施,每臺風機機艙頂部都有氣象架,上面有風向標、風速儀這些測量設備,當風速超過24m/s時,風機的葉片就會收回來,風機自動停機,避免風機因為大風而出現的一些問題。
網友很好奇這么高的風機,你爬上去需要多久呢?站在風機頂端檢修是什么感覺呢?
李天仁:彌勒西風電項目所有風機塔筒內部安裝了免爬器,從塔筒的底段到機艙需要12分鐘,現在每次在機艙里工作前,我都會打開機艙的出艙口向遠方瞭望一會,能看到很多的風機矗立在山頭,心中都會感到自豪和壓力,自豪來源于參加了這個項目的建設,從無到有經歷了項目落地、建設、投運的全過程,壓力來自于責任,目前我們的責任就是怎么更好地運行維護好風機,怎么多發電為保供貢獻力量。(文|長江日報記者陳靜茹 通訊員王亞瓊 海報制作|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