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訊(通訊員張倩雯)3月12日,相關專家學者聚首武漢光谷生物城,就“通又通”牌大鯢低聚肽高值開發暨特異性功效研究立項工作進行了專題研討,這意味著嫦娥生物醫學集團在功效性特膳食品科技賽道上再出領先大招。
大鯢,俗稱娃娃魚,是中國特有的體型最大的兩棲動物,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在地球上已生存了3.6億萬年。嫦娥集團利用高科技手段對人工馴養的二代大鯢進行高附加值生物化手段開發利用工作已經進行了4年,目前已有約50萬苗(條)的規模。
研討會上,嫦娥集團大鯢產業養殖基地負責人鄧曉春介紹了大鯢的珍稀性和人工馴養訣竅,引發線上線下與會者的濃厚興趣。
嫦娥集團大鯢產業養殖基地負責人鄧曉春介紹大鯢馴養訣竅。通訊員張倩雯 供圖
低聚肽科研究中心主任樊鋒凱以《大鯢低聚肽營養功能研究》為題作了科普講座。他指出,大鯢全身都是寶,具有多功能、多靶點的生物功效。“大規模深度開發大鯢低聚肽活性產品,深入研究其功效,提高應用價值,是一項大事業。”
低聚肽科研究中心主任樊鋒凱博士講解大鯢的生物功效。通訊員張倩雯 供圖
嫦娥藥業公司董事長張俊萍就大鯢低聚肽生產工藝,作了生動的講解。嫦娥生物集團成立十年來,一直倡導以科研帶動發展,主張技術先行改變行業的理念,時刻關注消費者的需求與痛點,為目標用戶人群提供健康、有效的生物科技新產品。
嫦娥藥業公司董事長張俊萍博士介紹大鯢低聚肽生產工藝。通訊員張倩雯 供圖
嫦娥生物集團董事長林國華在研討會上闡述了大鯢低聚肽高值開發暨特異性功效研究立項的主旨和意義。“‘通又通’牌大鯢低聚肽作為嫦娥甄選電商平臺首款主打產品,將成為大健康領域里程碑式的創新型、功效型新生物創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