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校長張平文。
“北斗產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三年之約,武漢大學賞櫻繼續”“對待ChatGPT,堵不如疏”“數據跟糧食一樣重要”……3月9日晚,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校長張平文做客長江日報長江訪談直播間,圍繞培養北斗導航拔尖創新人才咨政建言,對人工智能ChatGPT熱潮、設立國家數據局等熱點進行探討,還暢談了自己履新之后的治校理念。
談北斗
進一步做好人才支撐
武漢未來科技城的“北斗大廈”。 記者高勇 攝
“北斗是國家所需,湖北的北斗產業,處于全國‘第一方陣’。”今年全國兩會上,張平文委員提交了一份《關于培養導航拔尖創新人才,推動北斗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
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立足原始創新,一直是高校不懈努力的方向。他談到,作為中國導航與位置服務的重要技術基地,武漢大學近年來在北斗導航、對地觀測、子午工程等優勢領域加大科技攻關,自覺踐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
北斗產業也是湖北武漢打造現代產業集群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高端人才儲備方面略顯薄弱,他建議加強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做好產業鏈和創新鏈的對接,培養更多拔尖創新的人才,為北斗更進一步的發展做好人才支撐。
“作為武漢大學校長,我很愿意配合國家和地方政府將北斗產業做大做強,要繼續推動珞珈實驗室開展以北斗需求為目標的科學研究。”張平文說,做好教育創新和人才科技創新結合,促進北斗產業等“國之重器”發展,責無旁貸。他提出,武漢應促使更多應用場景的開放,鼓勵建立產學研聯合實驗室,不斷增強北斗產業發展的驅動力。
談履新
深切感受到武大校友力量
武漢大學櫻花大道。記者任勇 攝
“武漢大學校友對學校感情特別深厚,感情聯系非常緊密,極其支持學校的發展。”從北京大學調任武漢大學,張平文履新短短數月來,花了大量時間做調研走訪,也深切感受到武漢大學的校友力量。
說起北京大學和武漢大學的聯系,他感慨,兩所學校有很相似的學科構成,都是典型的綜合性大學。他認為武漢大學的本科生培養做得非常好,一直是北京大學研究生校外生源第一來源。
今年是武漢大學130周年校慶年,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里程碑,也是銳意進取、再創輝煌的新起點。訪談中,張平文介紹,每年櫻花季期間,校友會自發回到母校相聚。再過十來天,校友代表還將來漢參加第九屆校友珞珈論壇,這不僅是為武漢大學130周年校慶獻禮,也是校友們凝聚力量,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活動。
“以陳東升、雷軍等為代表的武大知名校友在健康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助力,對于武漢這座城市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張平文表示,在接下來的履職中,將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貢獻自己的力量,使之更上一層樓。
頗受大家關注的醫護賞櫻專場“三年之約”,他回應,武漢大學沒有忘記,“學校會熱情歡迎并做好接待工作,我們準備好了。”另外,他表示,針對市民賞櫻需求,今年武漢大學仍然會像疫情前一樣通過預約賞櫻,最大限度滿足大家需求,也希望大家賞櫻的同時保持校園寧靜。具體政策學校會公開發布。
談創新
鼓勵學生使用新技術
俯瞰武漢大學。記者郭良朔 攝
談到人工智能的新一輪熱潮,張平文稱,并不贊成一些高校禁止使用ChatGPT的做法,堵不如疏,年輕人有使用高科技獲取知識的愿望,這是一紙禁令所無法阻擋的。
“會不會用它來寫論文?這里面有一個底線的問題,底線我們不能違背。”他表示,在維護好學習的基本底線上,應該鼓勵學生使用新技術,“你只有去用去了解,才能激發自己去做更深入的研究,再來突破這些技術。也許在這個過程中,能激發同學們真正的興趣和內生的動力,這是我們愿意看到的”。
當一個新的技術來臨時,我們要做好迎接它和面對它的準備,而不是一味地拒絕和抵抗。從本質上說,ChatGPT屬于工具應用。“高校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學生,使其不用ChatGPT替代本該自己進行的學術訓練,不觸碰學術規范紅線,盡管這些學術規范在未來可能會在技術的倒逼下不斷改革。”張平文說。
面對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挑戰,如何培養學生是教育者需要深思的問題。他還表示,在這個過程中,高校更要重視ChatGPT等人工智能所不能代替的教育功能,要訓練批判性思維,不要滿足于算法推送的現成答案;要加強大學人文教育,提高學生的人格養成和精神境界。
談數據
對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武漢大學宇航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大廳內展示的“啟明星”微納衛星模型。記者任勇 攝
“未來數據跟糧食和能源一樣重要。”談到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要設立的國家數據局,張平文生動形象地說。他認為,國家成立數據局是對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極大舉措。
2022年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曾組織專題調研,發現全國大概有15個政府部門擁有數據管理權限,“九龍治水”的現象較為突出,管理手段不適應,如何實施數據分級分類管理也存在不少問題。建設數字中國需要全國“一盤棋”。
他談到,國家數據局的設立對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推動高質量發展就要科技自立自強,而最前沿的就是數字經濟,數字技術是當前最前沿的科技領域,因此,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長江日報特派記者汪甦 徐佳)
看更多報道請點下方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