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持續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完善分級診療體系’,讓我備受鼓舞。”3月7日,記者連線全國人大代表、孝昌縣第一人民醫院門診辦公室主任萬紅梅。
作為一名基層醫務工作人員,構建優質高效的分級診療體系一直是萬紅梅關心的重點,今年兩會,她提出了進一步推進落實基層首診的建議。
“基層首診是分級診療的重要內涵和基本要素,也是分級診療制度能否有效落實的關鍵環節。我提出這個建議就是希望扭轉基層首診率不高的現象,推進分級診療制度落地做實。”萬紅梅介紹。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投入,硬件設施進一步加強,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國家衛健委發布的《2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我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1030935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占比95%以上,但在2021年總診療量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接診人次僅占50.2%,勉強過半。在2017年的數據中,基層醫療機構接診量占總診療人次的比例為53%。5年來,基層首診率不升反降。
通過走訪調研,萬紅梅發現,目前基層首診仍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制度建設不完善、信息化建設不強的問題,不能很好地滿足人民群眾衛生健康需求。為此,萬紅梅建議,一是進一步完善雙向轉診制度,明確規定基層首診是上轉的前提,非急危重癥患者,未經過基層首診的,不予辦理轉診;二是優化雙向轉診流程,取消填寫紙質轉診單,方便群眾就醫,提升群眾對基層首診、雙向轉診的認可度;三是強化醫療衛生行業信息化建設,及時掌握基層首診、雙向轉診等落實情況,定期進行大數據分析,并有針對性改進;四是進一步降低或取消基層醫療機構門診掛號費,大幅提高省部級醫院門診掛號費,拉開不同等級醫院門診掛號費,避免優質醫療資源浪費;五是大力推進遠程會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六是實行醫保差別化報銷政策,采取階梯式設置不同級別醫療機構和跨統籌地區醫療機構就診的起付標準和報銷比例,引導和鼓勵常見病、多發病患者首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