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雷鋒精神永不過時。
把時間的指針撥回到1963年3月5日,毛澤東主席為雷鋒同志題詞,向全國人民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60年來,學雷鋒活動在全國持續深入開展,雷鋒的名字家喻戶曉,雷鋒的事跡深入人心,雷鋒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勤勞勇敢的中華兒女奮勇前進。
最好的紀念是傳承,最好的傳承是踐行。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學雷鋒活動蓬勃開展、持續深入,雷鋒精神廣為弘揚、賡續傳承,書寫了新時代雷鋒故事的新篇章。
生生不息,激蕩回響
雷鋒精神歷久彌新
在中國人的精神星空中,有一顆閃閃發亮的恒星,就是雷鋒。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在廣為人知的《雷鋒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話,給后來者以思索和啟迪:如何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
在黃石,一個個可感可觸的“身邊雷鋒”,用奮發向上、忘我奉獻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雷鋒精神在這片熱土上激蕩著不息的回響——
“黨史爺爺”王明林,一輩子堅定跟黨走、感黨恩,始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學習和工作。退休后,他持續記錄黨史學習筆記40本,整理匯編黨史資料100多萬字,義務宣講黨史270余場,以對黨的忠誠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本色。
志愿者呂東,牢記“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莊嚴承諾,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和帶動一大批退役軍人志愿者和各團體社工等群體,進社區、進樓棟、進市場、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進軍營,參與各類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在他的帶領下,黃石市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成為全市最具特色和影響力的公益服務團隊,“有事找東哥”成了很多市民的口頭禪。
開發區·鐵山區汪仁鎮磊山村村民李相育持續20余年,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磊山島上植樹造林、守島護鳥。李相育說:“我要用畢生來守護這座島,只要我在一天,就要盡全力保護島上的每一只鳥兒不受傷害。”
還有持續45年義務為孤寡殘疾老人理發的袁春林、創辦義工協會幫助貧弱者的最美志愿者肖祖紅、6次駕車進藏送溫暖獻愛心的退休民警黃益生……
雷鋒雖已離去,但雷鋒從未遠去。
在不同的時代,一代代黃石兒女堅定理想信念,從雷鋒精神中汲取巨大的前行力量,各條戰線上都涌現出大批學習雷鋒的模范人物和先進集體,化作時代的璀璨群像,用行動續寫“雷鋒日記”,播撒著雷鋒精神。
人人可學,人人可為
志愿服務質效俱增
“學雷鋒”從來都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每年3月刮起的一陣風,而是多年來一貫的堅持與習慣。
近年來,我市把學雷鋒活動作為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抓手,不斷拓展內容、創新形式、豐富載體,將學雷鋒活動常態化、長效化,使學雷鋒活動融入日常、化作經常,形成了人人熱情參與學雷鋒活動、人人自覺踐行雷鋒精神的生動局面。
通過印發《黃石市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實施方案》,建立健全市、縣、鎮、村四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體系,全市社區、公共文化設施、景區景點、醫院、交通場站、政務大廳以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學雷鋒志愿服務站點1100余個。
通過搭建“志愿黃石”云平臺,將志愿者注冊、招募和實踐活動的發布、派單、接單、評單、志愿者星級認定和積分兌換等功能“匯聚一身”,形成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工作閉環。
通過培育品牌項目,加強志愿服務項目的培育、指導和評價,打造可借鑒可推廣的志愿服務項目品牌。黃石市愛心滿園義工協會、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黃石藍天救援隊、陽新縣義工協會、小燕子文明宣導隊等一批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品牌深入人心。
連續5年,我市在3月5日舉行黃石市學雷鋒志愿服務月啟動儀式暨志愿服務展示交流活動,推動形成全市包保社區、包保單位在每周五開展“志愿服務日”活動的固定模式,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雷鋒故事,讓“志愿紅”成為黃石的最美風景。
讓更多人向上向善,離不開對好人氛圍的營造。近年來,我市持續挖掘身邊的好人、楷模,“黨史爺爺”王明林、“玉米爺爺”李曦、破窗救人的龔文龍、收留殘障流浪人員的徐祝蘭夫婦……一個個身邊的“雷鋒故事”,匯聚起連綿不絕的精神力量。
人人都可以學習雷鋒,人人都可以成為“雷鋒”。如今,在黃石這座“服務之城”“好人之城”中,爭做志愿服務的氛圍持續高漲。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市注冊志愿者56萬余名,組建志愿服務隊伍1300余支。
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志愿行動遍地開花
寒來暑往,春去秋來。從大街到小巷,從城鎮到鄉村,在東楚大地上,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的身影隨處可見,志愿行動遍地開花,每天都在上演著淳樸至真的“雷鋒故事”。
大冶市羅家橋街道港湖村黨總支書記程正欽,2011年起堅持每月15日開展黨員學習日主題活動,帶著黨員打掃村里垃圾,清理衛生死角。他還牽頭成立港湖村青年志愿服務隊,不斷擴大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吸引越來越多港湖村民加入志愿者隊伍。
黃石港區王家里社區文明宣導隊隊長李進,今年71歲,有著40余年黨齡,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已有8年。無論嚴寒酷暑,李進總是活躍在文明宣導志愿服務中,號召廣大居民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生活方式。“身邊的志愿者越來越多,我現在感覺很有成就感,我的付出是在為黃石創文工作添磚加瓦。”李進說。
黃石港區青山湖社區志愿者劉水金,今年71歲。每當遇到不文明行為,劉水金都要管一管。一天早晨,她從樓上看到一青年在樓下過早時,隨手將擦嘴的紙巾扔在地上,便急忙跑下樓批評教育這名青年:“黃石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隨地扔紙巾既不文明又影響衛生。”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持續的傳承中,雷鋒精神與時俱進,不斷彰顯它的意義和價值。在日常的踐行中,雷鋒精神春風化雨,融入到市民生活、走進了人們心靈、引領著社會風尚。
越來越多的市民主動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將雷鋒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像雷鋒那樣。(陳子才 彭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