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1977年入伍,1982年1月退役,在部隊從事衛生員、化驗員工作。在那個缺醫少藥的特殊年代,我始終堅持清廉做人、清廉辦事,對于醫療物資能省則省……”2月28日,杜湖街道官溝社區“清風講堂”里,一堂特殊黨課從社區老黨員皮東平的人生經歷中拉開帷幕。
作為全市清廉村居建設試點,官溝社區堅持依托“清風講堂”文化陣地,創新開展“一月一題”主題黨日+廉日活動,推選出群眾威望高、家訓底蘊深、家風影響大的老黨員,為黨員群眾分享廉潔故事。
以廉養文,以文化廉,官溝社區從歷史文化、名人鄉賢、居情居史中深挖清廉資源,與村規民約、村容景觀建設有機融合,打造出一批可學可游可觀可感的清廉文化陣地。“通過設立網格議事亭、清風講堂,讓清廉因子融入群眾工作生活全過程,推動形成了以清為美、以廉為榮的社會風尚。”官溝社區黨支部書記許末才介紹。
這是我市將清廉文化深度融入陣地品牌建設的一個縮影。按照“頂層設計、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相互補充、共建共享”的原則,我市對各地文化景觀、傳統家規家訓、廉潔教育基地等文化資源進行再梳理再整合,構建起市、鎮、村三級一體化的清廉文化矩陣。
踏訪張難先紀念館重溫“張難先家訓”,漫步漁泛峰尋覓古村落里的清廉印跡,走進李之龍故里感悟清廉家風……放眼全市,“清廉+”文旅模式正不斷推動清廉文化系統集成。寓教于游的形式,帶給市民全新的學習體驗。
“置身這里,就自覺萌發出一股向上的動力。”踏入張難先百年老宅,“沉浸式”感悟張難先廉潔從政的故事,市住房保障中心52名在職退役軍人心潮澎湃。
清廉文化融入陣地品牌建設的同時,市紀委監委同市委宣傳部聯動聯建,堅持“一地一品”與“全域全景”相統籌,多形式、多途徑推動清廉文化進機關、進企業、進村社、進校園、進家庭,構建多元“清風”文化陣地。
倡廉于有形,潤廉于無聲。一個個“清風”文化陣地不斷被激活、擦亮——
走進省新華書店仙桃市分公司黨建書屋,清廉文化圖書專架上整齊擺放著各類廉潔書籍。“隨著清廉文化圖書專架的設立,廉潔類書籍的閱讀也逐漸升溫,為推進清廉仙桃建設積蓄起澎湃文化動能。”省新華書店仙桃市分公司店長牟容容介紹。
在江漢皮影藝術團,皮影藝人們又開啟了新一輪的廉政劇目創作。從地方特色中擷取素材,提煉主題,納入皮影藝術,賦予其“清廉”內涵,推動清廉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全市625個農家書屋開辟“廉政書柜”,?不定期舉辦以清廉為主題的讀書沙龍、情景劇表演等各類文體活動,把清廉文化送到群眾家門口……
一大批群眾“生活圈”內的清廉陣地,串點成線、以線拓面,推動清廉文化全域開花。
眼下,圍繞清廉共建行動目標,清廉機關、清廉企業、清廉學校、清廉醫院、清廉村居、清廉家庭等清廉單元同頻共振,共同發力,不斷拓展清廉文化陣地的內涵和外延。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級清廉文化陣地3個,市級清廉文化陣地21個,家訓內容展示覆蓋全市664個行政村,推動清廉文化可感可觸入腦入心。 ?(記者?張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