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3月4日訊 2日上午,江夏區湖泗街王通村村民再次集合,開心地將豆腐角、合菜面等當地美食分裝進包裝袋,村里的第一批預制菜樣品由此誕生。
夏鐵灣村村民徐興全,看著村兩委的幾位年輕人感嘆不已,5年前大家聚集在一起是扯皮,這次大家卻是一起來干事的。
王通村曾因土地糾紛問題,村內矛盾重重,村民聚在一起常帶著“怨氣”。2018年,平均年齡28歲的3名年輕干部在王通村正式上崗,成為那屆江夏區最年輕的村干部隊伍。
他們專攻村灣治理“難點”,與村民共同努力,讓王通村成為環境美、人心齊的區級文明村。
從小事、急事做起
從涉及村民利益的事情做起
見到王通村村支部書記、主任胡世林時,他用當地方言將王通村113戶常住人口情況說得一清二楚。“說方言接地氣,這是我基因里自帶的技能?!?/p>
2018年底,31歲的胡世林看到村里的情況心中著急,在區直部門工作的他主動申請,要回到自己生活長大的王通村,參與新一屆村兩委換屆選舉。一同報名的,還有由江夏區委組織部統一招考并在基層村級黨組織工作培養的兩位90后后備干部黃浪和饒歡。
當胡世林腳踩著泥巴踏入村內,很多村民看著熟悉的年輕面孔,都要找他反映情況。
“你們不用來,我們會到你們家里去?!睘楸M快摸清村里的情況,胡世林他們三人到每家每戶里走訪,和村民說鄉音聊家常。
村兩委的3位年輕人閑暇時會欣賞村民的二胡演奏。記者欒嘉雯 攝
彼時,因土地矛盾,迫切尋找解決方法的村民,都帶有期待的眼神,迎接著三名年輕干部。
新一屆村兩委走馬上任,面對村民明確的訴求,第一件事就是要攻克“土地問題”這塊硬骨頭,而這首先需要村民們的信任。
2019年10月1日,正值國慶70周年。村兩委的3位年輕人一商量,決定將集中收看活動搬到村民家里,這樣更接地氣。胡世林回憶,接到通知的村民很興奮,那天在觀眾去之前,他就將電視機搬到院子里,牽好了電線,還在門口掛了國旗。
村民們坐在一起,看著屏幕里舉行的儀式,很認真也很安靜。“緩解干群關系的同時,也給大家帶來了很大的觸動?!焙懒终f,這是一次潛移默化的轉變。
通過一家一家的走訪,耐心細致的政策解釋和思想工作,“土地問題”終于得到了解決。
“村民不是不支持村兩委,而是對我們日常工作理解有偏差?!睆男∈伦銎穑瑥募笔伦銎?,從涉及村民利益的事情做起,是三人總結出來的經驗方法。
“幾位年輕人執行力強,肯吃苦效率高,能沉下心來向村民‘請教’?!焙艚贮h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劉劍說,這屆村兩委堅持每天下村灣,如果發現村民在從事生產,就會順手送袋化肥;村民出行不便,就給他們送來新鮮蔬菜;污水排不出去,那就幫忙挖條水渠……
村支委黃浪主動聯系各單位,幫助村里的精準扶貧戶找到了滿意的工作。為處理村內急事,回來的路上險些出車禍,車輛也差點報廢。
在一點一滴的“小事”里,村內的爭吵聲開始慢慢消失。王通村兩委以黨建為引領,讓綜治管理工作有效運行,村民逐漸對三人敞開心扉。
大家齊心,其利斷金
村民讓出“寸土寸金”的土地
村民為即將修建的小庭院松土。記者欒嘉雯 攝
在夏鐵灣里,有一塊約100平方米的便民廣場,陽光充沛時,附近的村民會開著三輪車,將谷子運到廣場晾曬。
“這里幾年前還是荒地,便民廣場和路都是新建的?!贝迕裥炫d文說,之前村里也想過要修,但挖掘機甚至都開到了現場,還是因為各種原因,最終沒有啟動。
村兩委來到夏鐵灣,就下定決心,村里要發展,必須修路。
胡世林向村民徐興剛提出了修路想法,沒想到,十分鐘后,徐興剛就將自己剛種下一個月的小樹苗,從土里刨出來扛到肩上,準備移栽到別處。
“這個事情我相信胡書記,為了大家以后生活方便,我愿意無償提供自家土地。”在村兩委以及徐興剛的帶動下,徐興猛、張正如等其他村民也紛紛讓出面積,移走苗木,整個過程零糾紛、零補償。施工時,黨員徐龍華頂著大太陽,現場指揮協調。
“便民廣場的修建解決了以前的停車難問題,生產作業路的修建,讓村民種植十幾年的樹木得以出售。”胡世林說,村民們主動“讓利”,不僅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還為他們帶來了直接效益。
如今,順著便民廣場往村支部走,一排排農房將成為手工作坊,為村民們帶來收益。
“村里留守老人多,讓老人充分發揮傳統手工技藝,我們謀劃制作豆腐角、合菜面、蒸雞汗等湖泗特色風味預制菜?!焙懒纸榻B,回鄉能人徐興全食品安全監管經驗豐富,現在是預制菜的技術總負責人,村民做成的所有產品都要交由他把關。
“將村灣特點變為發展優勢,村兩委帶領村民忙活著同一件事,現在人心更齊。”劉劍說。
錢包鼓了,心情好了
村灣生活有了新變化
2日上午,村民胡本林走進王通村老年活動中心,拿起桌上的二胡,坐在板凳上邊演邊笑,這段樂曲不僅是演奏給其他村民的,也是他愉悅心情的最佳“療法”。
擔任村婦聯主任的饒歡說,路通了,村民的錢包鼓了,精神生活也跟著“富裕”起來。“大家每次來村支部路程太遠,考慮到安全問題,村兩委去年開始謀劃著新建活動場所。”
約80平方米的村衛生室位置適中,村民們一起動手將其改造成為老年活動中心,“共享廚房”里添置了煙、灶、鍋等炊事工具。房間內,按摩椅、電風扇、影音等娛樂設備一應俱全,不少來自村民捐贈。
饒歡又采購了鑼、鼓、腰鼓、嗩吶等樂器,放在老年活動中心外約100平方米的室外彩鋼棚下,村民可以一起嘮家常、跳廣場舞、舉辦志愿理發活動……
王通村舉辦志愿理發活動。通訊員姚婉婷 供圖
村民夏正雄告訴記者,他每天都把自家“收拾得跟賓館一樣”,房前屋后干凈整潔,最近他還計劃修個小庭院。“三個‘娃娃’上任前,我外出十年回來,村灣都沒有啥變化?,F在我如果離開一個月再回來,就會發現灣里又變樣了。”他說,看著村里的路通了,有了活動場所,自己也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
去年,王通村村兩委換屆,三名年輕干部選擇繼續留任,村民選舉全票通過。
“我們三個都是王通村人。”在王通村任職工作實事錄中,胡世林寫道,在本應奮斗的年齡不應該選擇安逸,事實也證明年輕干部在這片熱愛的土地上奉獻自己的青春,值得!
(長江日報記者欒嘉雯 通訊員趙姍 姚婉婷 蔡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