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都市圈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推動武漢都市圈教育資源互通共享、社會保障互聯互通、醫療資源共建共享、養老融合發展、文化體育旅游聯動合作,不斷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水平。 到2025年,教育、社會保險、全民健身、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人民共享便捷、均等、標準的基本公共服務。
武漢中學新學期開學典禮資料圖。 長江日報記者 任勇 攝
持續開展教育資源互通共享。
——加強基礎教育資源統籌,推進優質教師培訓資源共享,積極組織八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來漢參加培訓項目,提升教師發展專業能力,促進圈域內基礎教育質量整體提升。
——共同開展高中階段學校教育發展、課程改革等熱點問題的研究,建立中小學研學課程資源(基地、營地)共享機制。
——統籌職業教育協調發展,推進圈域內職業教育生源合理流動。
——鼓勵圈域內高校積極開展學術交流、課程互選、學分互認、教師互聘、學生訪學、學科共建、科研成果轉化等多方面的校際交流與合作。支持高校積極參與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深化產學研合作。
進一步做好養老保險政策轉移接續工作。
——深化區域工傷、失業保險合作。
——優化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推進社會保險省級統籌。
——建立以社保卡為載體的“一卡通”服務管理模式,推動“一卡通”業務延伸到城市“五險一金”及其他公共事業繳費領域,實現居民服務“一卡通”。
——深入實施跨市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將符合條件的常住人口逐步納入住房保障范圍,推行住房公積金轉移接續和繳存信息共享互認,協同推進公積金互認互貸。
網格員在社區積極宣傳老舊小區改造、高齡津貼、特殊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等居民關心的政策。長江日報記者 劉斌 攝
完善醫療服務共享機制。
——鼓勵組建區域性醫療集團,打造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推動九市??坡撁私ㄔO,在醫療技術、人才培養、科研、雙向轉診等方面開展長期合作。
——推動都市圈衛生應急指揮與疫情大數據信息指揮系統對接。
——健全都市圈婦幼保健網絡,建立健全都市圈內新生兒、孕產婦急救轉運系統和婦女兒童重大疾病轉診網絡。
推進武漢都市圈文體服務一體化建設。
——建立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場館聯盟機制,共享區域內公共文化資源。
——聯合打造武漢都市圈品牌文化活動。探索創建圈域運動項目聯賽,共同申辦、舉辦重大國際國內體育賽事。
共建高品質的旅游目的地,共同開發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產品。
——發揮武漢都市圈旅游聯盟作用,堅持以全域旅游理念,全地域謀劃,全要素整合,推動區域旅游全方位發展,率先實現旅游一體化。
(長江日報記者高喜明 蔡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