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訊(記者唐婕)武漢新城南北主干道到底起什么名字?不少市民建議,武漢的幾條主要跨行政區道路都不帶具體的地域名稱,如武漢大道、解放大道、建設大道、發展大道等,體現更多的是時代特征,大手筆的武漢新城,更要用類似于“未來大道”這種大氣響亮的名字來對主干道進行命名。長江日報記者實地探訪市民呼聲較高的幾條大道,搜集市民、網友的意見,同時也歡迎大家在長江日報大武漢APP留言或關注長江日報官方微博,為你心儀的大道之名投票。
華燈初上,高新大道上車輛川流不息,道路兩旁的多功能智慧燈桿“玉蘭燈”像一串串夜明珠。 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不少市民建議,命名要向武漢大道、解放大道看齊,大氣響亮的名字更有利于武漢新城閃亮“出圈”。長江日報記者實地探訪市民呼聲較高的幾條大道,搜集市民、網友的意見,同時也歡迎大家在長江日報大武漢APP留言或關注長江日報官方微博,為你心儀的大道之名投票。
3月2日下午3時,記者從未來三路往東沿著高新大道探訪。在雙向八車道的主道兩邊,矗立著造型別致的白玉蘭智慧路燈,香樟樹整齊排列,車輛行駛在路上,如在畫中游。駛過短咀里湖大橋,逐漸進入鄂州葛店,記者發現,道路兩邊景觀設計依舊一路延續,白玉蘭燈仍是大道的一個標志,讓人完全察覺不到已走出武漢市的行政區域。
東湖高新區居民小林建議,以“高新大道”為例,武漢新城南北向主干道的命名,也要體現沿線的特點。小林說,武漢新城內,高新大道東西向貫通了武漢光谷、鄂州葛店,沿線布局著高新科技產業。且該條道路不論是東湖高新區,還是鄂州葛店經濟開發區,均統一命名為“高新大道”,可作為武漢新城南北向干道命名的范例。武漢大道、長江大道是市民建議效仿起名的熱門大道。昨日,記者驅車從江岸區竹葉山出發,往長江二橋方向沿武漢大道行駛,發現道路人車分流、各行其道,而道路兩旁建筑、景觀也很優美,配“武漢”二字再好不過。家住黃浦大街的小黃認為,城市主干道命名要恢弘、大氣,體現城市的氣勢和精神,“就像武漢大道,代表性很強”。記者還探訪了解放大道、建設大道等武漢市內主要大道,這些大道雖跨區域,但沿線路燈、綠化等建設都相對統一。例如在建設大道,道路跨越江岸、江漢、硚口三個區,但道路設計、路面寬度基本保持一致,讓人很難分辨區域分界線在哪里。老市民秦先生告訴記者,武漢的各個大道命名凸顯了城市發展的時代感。“大道打通了武漢發展動脈,讓區域成為整體,也提升了我們城市居民的自豪感,利于營商環境營造。”
沿線居民
一條路一個名,一體化一條心
一條路一個名,一體化一條心,武漢新城的建設順應了武鄂兩地市民的心愿。
來漢生活近十年的留漢市民嚴先生致電記者,表示統一命名將是向外叫響武漢新城的一個符號。嚴先生住在東湖高新區左嶺大道沿線,他說,武漢新城的發展令人充滿期待,在向外地朋友介紹自己家在“左嶺大道”時,需要給別人進行“科普”。“多數人都只知道左嶺在光谷,但是對武漢新城的概念很模糊。”嚴先生說,“統一一個道路命名,讓人在介紹的時候也有一個明確的地理符號。”
在鄂州華容區脈嶺西街工作的胡女士告訴記者,未來三路鄂州段通車時,她很開心。“出門方便多了,也真正拉近了兩地距離。”胡女士說,等到武漢新城的規劃揭曉,她更開心了,“這一次實打實地成為一個整體”。在胡女士看來,既是整體,那么發展也要同步。“一脈上下,起一個統一的名字順理成章。”
沿線企業
路名統一更利營商環境
在武鄂交會的未來三路、武漢新城中心,由湖北聯投新城集團負責建設的光谷東數字經濟產業園的新城展示中心是武漢新城展示的窗口。該集團總經理張舟認為,統一命名將有助于消除兩地的邊界概念,有利于加快武漢新城內產業、人才的流動及跨區域交流。
東湖高新區未來三路沿線企業武漢東湖中地環保集團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統一命名讓武漢新城這條干道沿線的企業形成合力,未來南北產業都在同一條大道上協同發展。
武漢光谷芯動力公司項目負責人樊小軍也認為,武漢新城的發展是未來的大勢所趨,叫一個大氣的名字利于提升這條道路的標識性。
起什么名字能讓武漢新城更加響亮,也是大家熱議的話題之一。天河微影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吳會杰表示,作為留漢發展的企業,他投“未來大道”一票。他說:“‘未來大道’含義更佳,未來包含了新城,而新城的未來必將更美好。”
(長江日報記者唐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