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2月27日訊 2月27日一早,住在頂樓的程建森沿樓梯而下,將樓下6樓、5樓鄰居家門口的垃圾袋順手帶下樓。自從住進新洲區邾城街清安社區清安小居,程建森就養成了這一習慣。
起初,鄰居們都不明白垃圾袋怎么會“不翼而飛”,后來慢慢觀察,才發現是程建森干的。住在五樓的秦紅蓮婆婆還給70歲的程建森起了個綽號“垃圾爺爺”。
“我都是做給子女們看,用自己的行動教育他們做人做事要積極向上。”程建森說,“當年,我的母親也是這樣教育我。后來,我在外面經商,我大哥也經常提醒我,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為村灣做點事。”
1997年,那時還住在邾城街章程村的程建森,被同村見義勇為而英勇犧牲的村民程新安所感動,捐款1.4萬元,為以程新安名字命名的“新安希望小學”建設了一座門樓。“那一次,母親夸了我,稱贊我做得好!”程建森說。
1999年,程建森家第一次獲得市級“文明家庭”稱號。獲得過無數榮譽的程建森對這一“集體榮譽”特別看重,動員全家人要把這一榮譽一直保持下去。
程建森幸福的一家。本人提供
剛剛搬進清安小居時,母親生病,妻子陳玉榮擔心母親病逝在家里,程建森鼓勵妻子:“你如果跟婆婆處成了‘母女’,就不會擔心什么了。”陳玉榮精心服侍婆婆,成為社區有名的“好媳婦”。
2004年、2019—2020年度、2022年,程建森家又分別獲得市級“文明家庭”的榮譽。
“不管是對兒子還是對兒媳,我都是從嚴要求。”程建森說。2020年,在社區工作的兒媳摔斷了腿,醫生給她開了3個月假條。但病休還不滿2個月,程建森就對兒媳說:“你們社區事務多,工作人員又很緊張,你提前去上班,哪怕是坐在那里,也能動動口、動動手,總能幫助解決一些問題。”兒媳聽了他的話,第二天就到社區上班了。
清安小居沒有物業管理,每到夏季,小區蚊子、蟲子多了起來,雜草叢生,程建森就買來除蟲劑、除草劑,背上噴霧器,給小區除蟲除草,“每年至少要除兩到三次”。
“‘垃圾爺爺’給我們整個單元做了榜樣。”秦紅蓮笑著說,“我們這個單元鄰里關系處得相當好,其他單元的居民都羨慕得不得了。”
(長江日報記者李亦中 通訊員劉慧 王東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