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金融為民。
十年來,黃石銀行機構由15家增加到21家,銀行網點由285個增加到307個,從業人員突破5000人。
截至2022年12月,黃石銀行機構各項貸款、存款余額較十年前分別增長212%和143%,其中貸款余額突破2000億元大關、達到2057億元,創歷史最好成績。
一年春作首,萬事行為先。伴隨新春第一縷陽光,黃石金融行業在推動城市高質量奮進全省第一方陣的大道上砥礪前行。
金融賦能:黃石的春天來得早
一座城市的變化,于細微之處見精神。
1994年,當交通銀行黃石市分行在黃石復建時,黃石的金融業拉開了發展的序幕。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黃石金融事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金融機構發展創造了全省市州“五個第一”——第一個城市信用社、第一個開展郵政儲蓄業務、第一個組建交通銀行分支機構、第一個設立城市信用聯社、第一個建成招商銀行分支機構……黃石金融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同向聚合,貢獻了“金融智慧”和“金融力量”。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黨的十八大以來,黃石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根本要求。為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黃石市委、市政府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切實維護正常穩定的金融市場秩序。
加強政策引導——始終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穩住經濟大盤擺在突出位置,認真貫徹落實穩健的貨幣政策。
完善體制機制——出臺金融考核、督辦、通報機制,挖掘信貸增長潛力,新組建地方金融局、銀保監分局,加大金融風險防控力度,連續18年榮獲全省金融信用市州稱號。
運用政策工具——引導各銀行跟進支持新基建、科技創新、綠色發展、交通物流等專項政策措施。
起而行之,勇挑重擔。黃石金融行業聚焦“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用心作答金融為民考卷、用情回應百姓民生的關切,“金融活力”蓬勃向上。
以創建全國、全省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為目標,黃石金融行業持續推進金融創新,實施機關和金融機構碳核算試點,出臺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管理辦法和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大力發展物流金融,推廣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產品。
緊盯群眾所需所盼,改進服務方式、拓寬金融服務深度,建立金融糾紛訴調機制,實施支付服務減費讓利行動,持續推進征信窗口標準化建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厚積分秒之功,始得非凡十年。
這十年,黃石城市加速裂變,產業轉型升級不斷進步,GDP總量突破2000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保持全省第一方陣,進入全省區域發展布局的核心圈層。
這十年,黃石金融鮮活精彩,財政金融連創新高,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年均分別增長7.6%和10.5%。
“這十年是黃石金融業再上新臺階的十年,也是黃石金融改革轉型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十年。”人民銀行黃石市中心支行(下簡稱“人行黃石中支”)貨幣信貸管理科科長徐軍說。
每一次發展的躍升,都激蕩著時代的磅礴力量。到2022年末,黃石房地產貸款、科技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2.7%和25.9%,綠色貸款余額增速居全省前列。黃石信貸結構持續優化,綜合信貸融資成本穩步下降。區域現金中心已有11家銀行入駐。黃石金融行業用責任與擔當,書寫新時代的“鄂銀”力量。
金融滴灌:城市的經濟靠實體
企業實體是經濟活動的基本細胞。企業和企業家的經歷和感受,是一個地方經濟砥礪前行的真實寫照。
春節剛過,大冶靈成工業園區進入緊張而忙碌的生產模式,湖北瑞信養生用品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瑞信科技”)生產車間紅紅火火。這是一家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高硼硅玻璃用品于一體的“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與蘇泊爾、美的、榮事達等知名家電品牌均保持著生產合作關系。
“不光有企業合作伙伴,銀行合作伙伴也不能少。”瑞信科技副總經理毛南說,湖北銀行黃石分行的兩次授信,有效解決了企業的資金難題,促進企業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據介紹,湖北銀行黃石分行先后于2021年6月和2023年1月兩次為瑞信科技授信1000萬元,助力企業建成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目前該公司兩條生產線滿負荷生產,年產2000萬只玻璃養生壺;另外兩條生產線已經建成,投產在即。
實體興則經濟興,實體強則經濟強。支持實體經濟,黃石金融機構注重靠前發力、實施精準對接、開展專項行動,不斷優化信貸結構、服務重點領域,保持融資總量穩定增長。
開展銀企對接活動——通過市級重大項目信用信息服務平臺,批量推送重大項目,構建常態化、可持續性的銀企項目合作對接融資新機制,通過“一個重大項目、一個牽頭銀行”的辦法,對成長性企業、供應鏈核心企業、制造業企業、綠色金融重點企業開展“點對點”對接。
推動綠色金融發展——深入落實碳減排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雙碳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一對一”對接“雙碳”項目,加快綠色貸款創新。“碳減排權質押貸”“排污權質押貸”“采礦權質押貸”等金融產品實現全面突破。
推進紓困專項行動——出臺專項政策措施,建立項目清單,金融機構跟進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紓困訴求,推進科技創新、交通物流再貸款申報工作。推廣“楚天貸款碼”掃碼融資、提升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速度。
2022年,黃石交通物流、餐飲住宿、文化旅游、外貿四大行業貸款余額分別同比增長18.64%、57.35%、131.15%和20.76%。金融發力億元以上開工和續建項目,推動完成項目投資886億元。
黃石各項貸款余額增速位居全省地市第二,創十年來新高。其中,綠色貸款余額增幅、“楚天貸款碼”掃碼融資、投放制造業貸款穩居全省市州前列。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
市統計局公開發布2022年經濟運行情況——
過去一年間,黃石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為2465.29億元,同比增長11.6%。本外幣貸款余額為2057.95億元,同比增長15.8%。
過去一年間,黃石經濟總量實現歷史性新突破,增速位次實現新提升,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奮進全省第一方陣。
城市春來早,奮戰向未來。新年首月,黃石全市累計投放貸款超200億元,月末各項貸款余額達2168億元,比年初增加110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85億元,增長5.3%、高于上年同期增速3.9個百分點,首月“開門紅”成色亮眼。
金融激活:價值的提升在服務
春風起,農事忙。春節剛過,陽新軍墾農場三大隊種植大戶張遠周精神抖擻,開始準備春耕備耕。
幾年前,張遠周流轉了60多畝土地種植蔬菜和水果。年前,正值包菜收獲之時,卻遭遇滯銷。建設銀行黃石港支行工作人員獲悉情況后,主動聯系新聞媒體,發動朋友圈,幫助張遠周將滯銷的包菜銷售出去。一朵“紓困暖企”的浪花,印證了黃石金融機構始終立足地方經濟,把“鄂銀”事業與百姓所需、企業所盼結合起來的情懷。
把利率降下來,把效率提上去,與企業一起拼、一起闖,黃石金融行業把紓困暖企政策放在心間、落到實處。
人行黃石中支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引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優先支持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2022年,人行黃石中支向6家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發放激勵資金5587萬元,撬動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向普惠小微企業增貸34.17億元。
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認真落實國家四部委12項減息、減費措施,對經營困難企業適當減免利息、免除罰息、適當下調企業貸款利率,規范銀行收費行為,減費讓利、惠企惠民。
人行黃石中支提供資料顯示:2022年,黃石金融機構返還普惠貸款利息2300多萬元,減免各類費用2478萬元,惠及民營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2萬多家。
面對文旅行業“寒冬”,黃石借助省文旅部門與銀行共同推出的“文旅企業助企紓困”政策機遇,先后為8家企業提供信貸支持19筆8740多萬元。該政策直接撬動了黃石“天空之城”景區民宿、溫泉、索道等項目建設;文旅企業貸款貼息為黃石金花大酒店等企業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個產品就是一份關懷,一個笑臉就是一份溫暖,黃石金融機構用行動服務企業、服務社區、服務居民。
過去的一年,黃石加快支付服務適老化銀行網點建設,在21家銀行175個網點推行簡易開戶服務;試點農村現金服務工作站,推進現金網絡化管理。
過去的一年,黃石持續打造農村信用工程,支持鄉村振興;打造核心企業供應鏈,年累計為核心供應鏈企業融資5億多元,黃石“東貝模式”成為全國標桿。
鄉村要振興,金融不缺席。借助創建全省首個全域農業政策性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實驗示范區機遇,農發行黃石分行奮起打造“糧食銀行”“水利銀行”“農地銀行”“綠色銀行”品牌。
一年來,該行納入擬支持清單鄉村振興項目56個,申貸334億元,已獲批項目19個,金額85億元,金融服務覆蓋了27個鄉鎮。重點支持陽新縣國家級農業科技產業園、金海和殷祖白茶、大箕鋪蔬菜等項目。
以金海白茶為例,在支持新港園區打造“白茶特色小鎮”中,累計投放貸款4億多元,先后啟動了路網電網、蓄水排水、文旅景觀、研發培訓、物流倉儲、鄉村面貌提升“六大”工程建設。
在女兒山白茶基地,黃石新港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尹耀鋒介紹,目前金海管理區及周邊已建成白茶農民專業合作社47家、產業加工廠13家,年產值達7000多萬元。
農行黃石分行圍繞助企紓困、鄉村振興兩大主線,先后向500戶農業種植養殖大戶,深度營銷重點企業“鏈捷貸”4億元;為47個民營客戶辦理延期還本付息額度2.2億元。
啟航新征程,黃石金融在奮戰全省第一方陣,打造武漢都市圈重要增長極的征途上逐夢再出發。(鮑俊輝 易木生 梁堅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