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經信局2月20日印發《黃石市突破性發展優勢產業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以加快融入武漢都市圈和長江中游城市群產業協同發展,著力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黃石突破性發展優勢產業,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高端化引領、智能化賦能、綠色化轉型為主攻方向,聚焦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新材料等優勢產業,聚力主攻方向和細分領域,搶抓機遇,搶占風口,以突破性思維、超常規舉措,堅定不移、久久為功推動工業提質倍增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方案》指出,按照“融入全省、發展優勢、打造特色”的思路,以“戰略性、朝陽性、支撐性、帶動性、明確性”為原則,突破性發展優勢產業,為黃石建設武漢都市圈和長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筑牢產業支撐。
第一大優勢產業是光電子信息產業。主動融入武漢都市圈“光芯屏端網”萬億產業集群,搶抓光谷科創大走廊戰略機遇,以壯規模、補鏈節、促升級為主線,推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向價值鏈高端化拓展,支持黃石經濟開發區、大冶湖高新區協同發展,重點發展半導體及電子元器件、激光及光通信、新型顯示及智能終端等光電子信息核心產業,帶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快速發展,基本建成特色鮮明、實力突出、示范帶動明顯的國家級產業集聚區。到2025年全市光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達到千億能級,打造成產業特色明顯、產業鏈條完善、產業競爭力突出的國內有影響力的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建成國家先進電子元器件產業集群、全省重要的智能終端生產基地、武漢都市圈光電子信息產業核心配套區。
第二大優勢產業為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堅持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方向,重點發展整車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車電池、汽車供應鏈、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服務等領域,推動形成汽車與智能技術相互融合、整車與零部件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達到500億能級,其中輪胎、軸承、輪轂等零部件產業和新能源“三電”產業分別突破200、300億元。汽車與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城市交通等領域加快融合,汽車產業對全市制造業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在全市的領先地位進一步凸顯。
第三大優勢產業是生命健康產業。圍繞“健康中國2030”戰略部署,強化龍頭企業引培,突出科技研發,突破性發展生物制藥和先進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領域。到2025年,全市生命健康產業規模達到500億能級,實現高質量再造,現代中藥取得明顯突破,特色領域不斷拓寬,產業規模顯著擴大,建成省內有地位、國內有影響的生物提取制造集聚區、中部地區化學原料藥和中間體產業集聚區、全省重要生物醫學工程產業集聚區。
第四大優勢產業是高端裝備產業。全面承接全省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制造任務,推動工業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等領域突破性發展,打造全省高端裝備產業制造承接區。到2025年,黃石市高端裝備產業規模達到500億能級,集群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智能化程度提高至80%,規模以上企業超過300家,力爭實現每年2-3家企業入選國家級、省級智能制造示范項目企業名單,在全市工業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第五大優勢產業為新材料產業。充分發揮黃石材料產業優勢,堅持“提質”和“延鏈”兩手抓,加快材料產業的技術創新、鏈條延伸和產品迭代,重點發展銅基新材料、特鋼新材料、鋁基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無機新材料等領域,不斷提高新材料在材料產業中的比重,推動黃石從原材料產業基地向新材料產業高地轉型。到2025年,黃石市新材料產業規模實現倍增,力爭達到2000億元以上,企業的智能化、綠色化水平達到全國同行業先進水平。
黃石聚焦五大優勢產業,大力實施產業終端招引、產業提檔升級、產業創新研發、產業生態再造、產業融合發展五大重點工程。聚焦產業消費終端龍頭骨干企業,舉全市之力,招引落地一批重大項目。聚焦“技改提能、制造煥新”,持續滾動實施“千企技改工程”。圍繞“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目標,以科技賦能提升產業能級。進一步調整完善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機制,突出抓好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鼓勵優勢產業跨界協同、多維度多層次提升發展整體效能,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的多元融合和交叉供給,強化產業鏈競爭力和供應鏈韌性。
《方案》要求,圍繞五大優勢產業,建立“一個優勢產業、一名分管領導、一個責任科室、若干主力縣(市、區)”的專班推進機制,與產業鏈鏈長制工作聯動起來,形成上下一心、左右合力的工作格局。引導省、市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政策,重點支持優勢產業的企業和項目。著力培育“專精特新”、單項冠軍、綠色工廠、智能制造等試點示范。(記者?肖瓊?實習生?郭可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