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你自己在辦企業、辦事項,希望政府提供怎么樣的服務?”這是漢陽區營商環境領導小組對全區各部門、各街道的“一把手”提出的考題。這些部門聯合組成的“金牌管家”,過去一年通過“反問”自己,明確改革事項清單110項,制定“高頻、破冰、創新”三張清單,推動影響營商環境痛點、難點、堵點問題的切實解決。2022年,漢陽區新增市場主體2.1萬戶、市場主體總量突破11萬戶。
從普通思維切換到“用戶思維”,漢陽區把營商環境當作招牌產品來打造的做法獲得收效:2月22日,湖北省召開2023年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上通報,漢陽區在全省99個縣(市、區)2022年度全省營商環境評價考核工作中位列第一,省級先行區改革項目獲評四個,數量居武漢市中心城區第一。
50億元項目1個月落地
漢陽全力打造武漢基金產業基地,為企業提供金融活水。
新能源電池正極材料行業龍頭企業容百集團,僅用時30天就與漢陽區敲定超50億元戰略合作意向,10個月內完成了新能源技術研究院、華中區域總部及基金管理公司三個項目的落地工作。這家供應新能源汽車的“心臟”電池的材料企業,60%以上的產能在湖北省。2022年3月,容百集團在仙桃投資300億開工建設鋰電池正極材料基地,并著手在中部地區選建區域總部。走訪考察多個地區,最終選擇武漢漢陽。
這是近十年漢陽區投資額最大的新型工業項目,漢陽區有關負責人卻說,這是最“輕松”的一次招商。“這是自下而上的選擇,可以說是市場化的用腳投票。”容百集團武漢項目負責人介紹,還在談合作意向期間,漢陽區多個部門聯動,立刻著手為企業選址工業用地。為了能盡快在漢開展業務,企業組建了近200人的團隊。不等企業求助,漢陽區招商團隊動員全區尋找合適場所,供企業選擇,最終在位于五里墩街道的萬科未來中心寫字樓,確定了4000平方米的辦公地點。隨后,人力資源部門在周邊協調100套人才公寓供企業使用。
而容百集團布局中的重要一環——容百電池三角基金項目,一期將募資50億元產業基金,投向電池循環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漢陽區政府投資平臺也拿出滿滿誠意:漢陽區政府引導基金參與投資。
把營商環境打造成“好產品”,提升對“優質用戶”招引力。漢陽區全員變身成為“金牌管家”服務團隊,形成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的“模塊”,將各部門的“店小二”個體服務升級成為“知音幫幫團”的精準團隊服務。
2022年,漢陽區引進億元以上項目45個、簽約總金額達521.15億元。中國電建集團華中區域總部、永輝湖北彩食鮮總部、美的湖北總部等落戶漢陽。
“0成本”滿足企業成長需求
武漢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漢陽集聚區)吸納青年人才。
2021年8月,漢陽區政府兩個部門從閩東國際商業大廈遷出,騰退出4500平方米的辦公區域,給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旗下的太保科技服務(武漢)有限公司“拎包入住”。
當年12月,該公司新招的五百多名新員工,近半數來自北上廣深等地,集體面臨如何落戶口的問題。漢陽區公安分局人口大隊的民警主動上門服務,試點設置漢陽“知音航班”駐企服務窗口,對員工落戶材料審核把關,讓企業和人才“零跑腿”。
落戶一年多,太保科技在漢陽的團隊規模成倍增長。太保科技充分發揮科技優勢,與漢陽區大數據中心、區委組織部聯合參與漢陽區人才網建設,打造漢陽區人才信息一體化平臺。“才來一年,員工就坐不下了,還要再擴大辦公面積,發展速度不等人!”太保科技負責人汪健說,未來3年,太保科技計劃將員工規模擴增至2000人,營收目標將達到6個億。
2022年初,港天國際汽車城一家新開的汽車銷售企業剛剛起步,急需一筆啟動資金。漢陽區牽線搭橋找來市融擔貸平臺,企業首次申請即以“0抵押”的形式獲得43萬元貸款,順利購入多款進口車投入銷售,資金“動起來了”。經過1次補充貸款,如今該企業銷售規模已攀升至2000多萬元。
企業的需求,相關政府部門為什么都能第一時間知道?漢陽區營商環境領導小組每月開展走訪,將在“一線辦公”形成制度,并制定《領導干部常態化蹲點窗口促服務提升工作機制》,組織區相關職能部門“一把手”入駐政務大廳窗口輪流坐班,抽調業務骨干開展“政務服務基層巡回隊”服務,通過一線體驗,精準發現問題、對標優化服務。
到企業去、到項目去,對各類市場主體反映的痛點難點問題及時回應、現場解決,既要讓企業群眾聽到聲音,更要見到身影。全區54個部門,3000余名黨員干部組成的“知音幫幫團”有了特殊的“團建”方式:集體去企業幫助兌現政策承諾。2022年,漢陽884戶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獲得擔保貸款9.39億元,其中90%以上為無抵押物信用貸款,漢陽稅務局運用留抵退稅"精簡達+"新模式為2400余戶納稅人辦理退稅,退稅資金的到賬時間由原來的8天壓縮到3天,1700余戶小微企業因退稅節約近3000萬元的貸款利息。
人才、資金“宅急送”,直面“用戶”基本需求。2022年,武漢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漢陽集聚區)產業園三倍擴容,44家人力資源公司入駐,累計幫助2000余家企業招聘、用工。
圍繞用戶體驗做好“加法”,聚焦事項、環節、手續等做好“減法”。漢陽區要求各部門刀刃向內,從“政府端菜”向“企業點菜”,打破區內跨部門、跨單位的條條框框,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強力推進“一門式”改革,實施政務服務“一窗通”、市場準入“一證通”、聯合驗收“一口受理”、“一事聯辦、并聯審批”等,109個主題事項實現“一件事一次辦”。
自主研發“云政務”系列創新應用,免費“云刻章”、遠程“云勘查”、快速“云填單”、線上“云幫辦”、企業“云開戶”,編制9110個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二維碼,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快辦事”。
漢陽區推動民生和高頻事項下放小區“紅色驛站”,社區可辦69項高頻民生事項、21項免申即享事項,實現“企業辦事不出園區、居民辦事不出小區”。
以法治營造最優營商環境
司法服務。
一家負債5.5億元的公司,在破產的邊緣,為何能“起死回生”?
2019年3月,和潤煤炭因無法支付貨款、銀行借款等原因,經債權人申請,漢陽區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其破產清算,確認該公司共涉及5.5億余元債權金額。
審核過程中法官發現,公司名下還有一處辦公房地產、投資某銀行2800多萬元的股權,都屬于優良資產,經營渠道和業務能力也不差。如果有投資人愿意注入資本,尚有盤活的希望。
秉持“紓困解難,救活企業”的想法,漢陽區牽線引入區內企業國潤世鼎能源(湖北)有限公司作為戰略投資人,并啟動“府院聯動”機制,數十個部門經過四輪磋商,推動80%的債權人同意“債轉股”方案,從債主變成股東。2022年7月21日,這家企業在成立19年后又一次舉行了成立儀式。
“和潤煤炭能成功重整,真要感謝漢陽區的‘金牌管家’服務,有了這次的先例,讓我們對武漢的營商環境信心倍增。”國潤世鼎能源(湖北)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何朝輝說,新公司重啟后恢復盈利狀態指日可待。
有無熟人一個樣、大小企業一個樣、外地人本地人一個樣、國有民營一個樣,堅持法治就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漢陽區開展“府院聯動”機制,2022年成功化解涉企糾紛5531起,涉案金額3.9億元,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與“用戶”感同身受,政府、企業成為“命運發展共同體”。“堅決戒除故步自封思想,全領域動態對標‘全國一流’。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要吸引更多企業來到漢陽、留在漢陽,營商環境就是招商引資的核心競爭力。”漢陽區主要負責人多次在營商環境大會上強調。
( 長江日報記者肖清清 秦璟 通訊員薛丹 曾建 黃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