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下午2時許,籌備律師駐站工作的武昌區司法局南湖司法所所長羅健來到武昌區南湖街道新就業群體服務驛站。當天下午,他約了幾名“美團”的外賣小哥,調研外賣小哥群體最關心的法律問題。
羅健說:“武昌區司法局計劃派駐律師每周定期在驛站開展法律服務。為了讓服務更有針對性,近期我們一直在開展調研。”如今,把各類服務送進新就業群體服務驛站已成為南湖街道的常態。一年來,驛站整合多方力量,服務小哥并引導他們參與基層社會治理,驛站已成為凝聚轄區新就業群體的平臺。
半小時后,忙完“午高峰”的外賣騎手楊松和同事們應約來到驛站。他熟門熟路,給自己倒了一杯熱水,向羅健拋出第一個問題:“我們最關心的還是保險問題。緊急避險出現交通事故,怎么賠償?”
針對每個平臺的保險產品,羅健一一作答。
為他們打造一個溫馨的家
驛站怎么建小哥說了算
南湖街道新就業群體服務驛站。長江日報記者何曉剛 攝
南湖街道是一個常住人口近10萬人的純居住區,轄區內共有快遞、外賣等29個配送站點500多名小哥。
為了讓小哥們有更好的工作和休息環境,2022年3月,街道3次召集“餓了么”“美團”“順豐”“京東”等十余家企業,以及轄區商圈南國置業公司共同商議驛站建設問題。經過多方調研,驛站選址在南湖核心地段泛悅坊。
南國置業主動提出,將泛悅坊一間年租金30萬元的100平方米臨街門店拿出來,作為驛站陣地進行打造。當年4月,全省首家新就業群體服務驛站建成投用。
建設過程中,小哥們深度參與。“餓了么”南湖站站長王勇回憶:“當時街道征集我們的意見,大家希望增加微波爐、冰箱等設施,冬天能熱一熱飯,夏天能喝上一杯冷水。”大家的意見被逐一實現,驛站24小時開放,設有停車充電、歇腳休閑、補給生活等八大功能區。驛站門口的電動車換電柜,就是根據小哥們的建議加裝的。
在武昌區委組織部等多部門的支持下,智慧屏幕、冰箱、書籍、工具箱進了驛站。中商平價、劉胖子、粥滿堂等周邊的商戶、企業還提供了愛心禮包。
驛站設有停車充電、歇腳休閑、補給生活等八大功能區。長江日報記者何曉剛 攝
為了豐富驛站功能,南湖司法所等相關職能部門相繼入駐。每月生日會、組團招聘展示會、科普健康講座、家庭教育咨詢……街道相關負責人說:“快遞、外賣小哥雖然是‘新群體’,卻是居民的‘老朋友’。我們希望通過驛站把他們凝聚起來,通過每周的活動拉近與他們的距離,為他們打造一個溫暖的家。”
發揮“活地圖”作用
小哥成為“小區輕騎兵”
小哥們在驛站內充電、休息。 長江日報記者何曉剛 攝
工作空閑時,“餓了么”騎手郭飛喜歡將自己在“學習強國”上讀到的好文章,分享給新就業群體服務驛站流動黨支部的黨員同事們。
驛站建立不久,流動黨支部就成立了。郭飛是黨支部書記,目前黨支部共有11名黨員。
郭飛說:“我們是黨員,就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2022年,郭飛與華錦社區的徐奶奶結成幫扶對象。徐奶奶60多歲,與年近九旬的母親生活在一起。徐奶奶腿腳不便,遇到要買米面油等大件物品時,她會主動聯系郭飛。
“徐奶奶需要我幫忙的時候會給我打電話,告訴我東西放在哪,我拿了之后就會給她送上門。”郭飛說。
由于工作的特點,小哥群體較難大范圍集中開展活動,新就業群體服務驛站就建立了手機上的云上驛站。驛站里不時會推送一些學習、宣傳資料。據了解,云上驛站還有一大功能——報事。
王勇說:“我們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就像是活地圖。轄區內的道路、衛生等情況我們最清楚。發現道路破損,只需隨手拍照發進群里,街道相關負責人就會及時回復處理。”前段時間,郭飛在平安路華錦花園小區附近的路旁發現一下水井井蓋丟失,他拍照報事后,第二天工作人員就重新安裝了井蓋。
在黨員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小哥加入到社區治理的隊伍中來。2022年9月,在驛站的組織下,由小哥們組成的南湖街道“小區輕騎兵”志愿服務隊成立。他們積極參與入戶宣傳、清潔家園等活動。
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云上驛站、志愿服務隊等形式的創新,實際上是發揮新就業群體的“前哨作用”,引導他們參與到社區網格化管理中來,激發這一群體的主體意識。新就業群體對社區生活和居民需求有觀察、有感受、有比較,是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一支生力軍。
據悉,像南湖街道一樣的新就業群體服務驛站,武昌區有15個,它們組成關愛、凝聚新就業群體的服務矩陣。武昌區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我們以服務驛站為依托,引導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健康發展,黨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不斷增強,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美好愿景正逐步成為實景。”
(長江日報記者覃柳瑋 通訊員葛玉龍 況昕昀 王珩 羅嘉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