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2月20日訊(記者李佳 通訊員周歡)還記得《三體》中描述的龐大搜索能力嗎?這種非人力所及的能力誰能實現?答案是人工智能。近日,長江日報記者從武漢長江計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計算”)獲悉,這家武漢企業供應給“AI搜星”創新項目的服務器,正在高速計算,助力人類仰望星空。
手指指向處為長江計算自研的訓練服務器。 (“長江計算”供圖)
伽馬暴、中微子、引力波、彗星、小行星、變星和超新星爆發……神奇的宇宙中存在著什么?“中國算力大腦”正在解析。長江計算產品開發部昇騰解決方案技術總監宋夢介紹,企業自主研發的國產訓練服務器已安裝到基于昇騰AICE的“AI搜星”創新項目中,正在我國西南地區應用。
“云南當地低緯度、高海拔、大氣環境優,成為國內最具優勢的觀星區域。比如有數據統計,麗江天文觀測站平均每年晴夜達200多天。”宋夢介紹,海拔3000多米的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麗江天文觀測站上,建設了全世界最大的多通道測光巡天望遠鏡,每晚可產生TB級的觀測數據。
天文界已開始利用AI處理觀測數據。比如加州大學圣克魯斯分校的Lux超級計算機,就運行著一個機器學習模型,科學家們用人工智能去處理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拍下的龐大圖像數據,試圖通過其研究宇宙背景下的約50萬個星系。
近日,云南移動申報的基于昇騰AICE的“AI搜星”創新項目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ICT(信息通信技術)優秀案例,讓這一不為大眾所知的創新應用浮出水面,軟硬件解決方案正是由長江計算提供。
長江計算服務器就安裝在昆明中心機房,源源不斷地接受3000多米海拔高山上傳來的數據,同時,企業還提供了算法國產化適配方法,助力人工智能在國產自主設備上運行,最終實現“麗存昆算”協同,源源不斷的數據自麗江天文臺產生后,位于昆明的中心機房要與之形成專網,讓數據“邊存邊算”。
據了解,中國信科集團成立的長江計算,作為算力基礎設施國家隊,專門從事國產化計算事業,其服務器產品作為算力資源池底座,將大大提升數據中心的安全性,這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天文機構“搜星”國產算力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