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長江網訊(記者高喜明) 18日,長篇小說《鋼的城》研討會在黃石舉行,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文藝評論家對作品的文學價值、歷史價值和時代價值進行研討,并對作品向影視劇、文化產業等方向轉換的可行性進行探討,助力黃石打造新的文化名片。
此次活動由中國作協、湖北省委宣傳部指導,人民文學出版社、《十月》雜志社、湖北省作家協會主辦,黃石市委、黃石市政府、中信泰富特鋼集團共同承辦。
長篇小說《鋼的城》由黃石籍作家羅日新創作,以近53萬字的篇幅,講述了中國鋼鐵歷史企業的發展歷程。該書以位于黃石市最早的鋼鐵企業大冶鋼廠為原型,以1994年到2018年,鋼鐵企業在改革中的變遷為主線,描述中國鋼鐵工業在改革開放中迎來新的火紅年代的故事,字里行間帶著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印記、中國改革者的使命擔當、中國工人鋼鐵般的意志和爐火般的赤誠。
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副主席吳義勤表示,工業文學是新時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鋼鐵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命脈,為改革開放和中國經濟的發展騰飛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講好鋼鐵和鋼鐵人的故事,是中國作家的神圣責任和使命。《鋼的城》以宏大的視野全景式地再現了鋼鐵行業波瀾壯闊的改革、轉型、發展、重生的歷程,是觀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個特殊視角,也是新時代中國鋼鐵工業改革重生的重要標本,為當代工業題材文學的繁榮作出了新的貢獻,呈現了嶄新的審美經驗。
“之前不知道黃石,看了《鋼的城》,我對黃石充滿好奇,來到黃石看到美麗的磁湖非常震撼。”中國作協創研部研究員岳雯說,作品中“這是一座有著鋼鐵柔情的城市”特別打動她,這是文學賦予城市的內涵。文學和城市是互相成就、互相成全、互相滋養的,可以用影視、短視頻等各種形式把這本書呈現出來,把文學的魅力傳遞給更廣大的讀者。
武漢大學副教授韓晗表示,《鋼的城》是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學敘事,它立足一城,探討了工業、經濟、社會各方面的現代化,喚起了共和國的工業記憶,展示了紅色工業遺產的時代價值,是一種對廢墟的超越,是對鋼的魂、鋼的人的贊頌。
“《鋼的城》留住了黃石的鄉愁,這是一種與共和國歷史同頻共振的紅色鄉愁,它不止屬于文本、歷史,更屬于現實。《鋼的城》應當在黃石形成一個實體景觀,打造一個活化的鋼城街區,保留原住民與生活記憶,構成黃石的文脈地標,為黃石乃至世界各地的城市更新打一個樣本,讓“一本書源自于一座城”成為“一本書成全一座城。””韓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