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馬山社區流金港都小區煥然一新。馬山社區 供圖
長江網訊(見習記者周庭懌 通訊員嚴雪琦 蘭夢嫻) 干凈的路面、停放有序的車輛、豐富的娛樂設施……近日,江夏區紙坊街道馬山社區流金港都小區經過中共紙坊街道馬山社區總支部委員會的相關改造后,小區整體煥然一新。
據了解,流金港都小區建成于2009年,共有居民398戶。因年代較久,小區出現無二次供水、水管嚴重氧化等問題。如何持續改善小區面貌,提高居民幸福指數?中共紙坊街道馬山社區黨總支部委員會書記譚桂芳表示:“小區改造要靠黨建引領,發動群眾共同締造。”
為此,中共紙坊街道馬山社區總支部委員會牽頭,社區、居民、施工單位三方聯合,通過社區引領、群眾自治、多方參與的形式召開現場商討會,帶動群眾共同參與基層治理。
商討會現場,大家各抒己見。馬山社區 供圖
聽證會上,經過三方溝通協調,路面、水管等多項小區設施改造問題達成一致。長江網記者走訪馬山社區流金港都小區后發現,從前的水泥路面已改造升級為瀝青路面,通過加劃車位與車道線的形式,車輛停放更加規范,居民出行更加安全。
舒適安定的小區,三分建,七分管。小區環境、娛樂項目等基礎設施經過加工升級后,如何維護好、管理好社區,又成了重點難題。對此,馬山社區黨總支部實行“公益服務積分超市”管理制度。“在社區中發掘一批模范帶頭的志愿服務之星,通過以獎代補與積分兌換的方式,鼓勵更多的居民自覺參與社區的建設和治理,激發居民自治潛力。”譚桂芳說。
為了更好地落實“公益服務積分超市”管理制度,馬山社區流金港都小區的工作人員與志愿者們不僅親自到小區業主家中普及“公益服務積分超市”管理制度的相關內容,而且在業主微信群中推送積分標準與積分要求,鼓勵社區居民群眾積極參與積分,喚醒居民“主人翁”意識。
實行“公益服務積分超市”管理制度后,小區的綠化、治安等問題得到明顯改善。“以前帶孩子戶外玩還得去遠處的公園,自從小廣場翻新之后,孩子每天可以隨時下樓蕩秋千、滑滑梯、玩蹺蹺板。”談及現在的變化,趙奶奶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