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2022年武漢市經濟運行情況發布。經初步核算,2022年武漢市地區生產總值(GDP)18866.43億元。在全國城市中,武漢全年經濟總量位列第八,較上一年前進一位,其中4%的增速在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位列第一。
這一成績來之不易。面對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疫情持續反復、極端高溫干旱等多重超預期因素影響,英雄的城市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成績單”看高質量發展成色足
全年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始終保持兩位數增長
上汽通用汽車武漢奧特能超級工廠。
看工業,2022年,武漢市規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0%,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6.3%,增速快全市規上工業11.3個百分點,年內始終保持兩位數增長;增加值占全市規上工業的比重為17.1%,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對全市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55.7%,比上年提高19.0個百分點。工業經濟的堅實發展增強了武漢的經濟韌性。
去年每季度,武漢均有新能源汽車產業工業投資。武漢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動能之“新”,可見一斑。
位于武漢經開區的中創新航武漢生產基地,是全市落地的首個新能源電池企業。2022年,中創新航在漢建設跑出加速度,全部建成、達產后,年產能可達50GWh,其生產的動力電池,至少可以裝配60萬輛純電動乘用汽車。
2022年,通過圍繞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重點實施工業智能化改造專項行動,一批龍頭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形成雁群成列不斷壯大,發展勢頭不減。前11個月,武漢重大增長點持續發力。烽火通信、冠捷顯示、長飛光纖等重大增長點發力超過年初目標的兩倍以上。
武漢企業智能化改造帶來的降本增效紅利仍在釋放,工業技改仍持續強勁。同時,持續穩健的工業投資尤其是高技術制造業投資,正在增強武漢工業的韌性。武漢增后勁、強韌勁,正逐步推動工業經濟從蓄勢走向倍增。
再看投資,2022年,武漢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0.8%,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延續了平穩快速增長態勢。基礎設施投資、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10.8%和19.1%。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醫藥制造業等先進制造業投資成為帶動工業投資增長領先的重要力量,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產業帶動力強的制造業項目為武漢帶來新動能。
去年7月,重倉武漢的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廠竣工,就此填補了武漢制造超高端智能電動汽車的空白。在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材料、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領域,武漢正加速布局,開辟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武漢市民間投資增長1.0%,占全市投資比重為45.0%。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正積極參與武漢經濟社會發展。
消費端,同樣在穩步復蘇,積極發力。2022年,武漢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36.20億元,比上年增長2.1%。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長156.2%,占汽車類比重由上年的10.4%提高到23.8%。
“成績單”看迎難而上
追“光”逐“車”打下一場場勝仗
億咖通下一代智能座艙系統搭載于全新smart#1車型。
上月初,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 2023(2023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億咖通科技展出了由AMD技術賦能的高性能沉浸式智能座艙旗艦車載計算平臺。該款次世代智能座艙車載計算平臺將搭載于smart品牌于2024年規劃推出的純電量產車型之上。
這是億咖通面向全球亮相的又一領先的汽車智能化技術成果。
此前,為了開發一款全球車型,億咖通武漢的部分研發測試工程師,分期分批全球出差,去年7月,億咖通科技研發團隊開車跨越歐洲大陸兩三千公里,橫貫數十個國家,在全新車型正式登陸歐洲前,做反復測試。其中,三分之一工程師來自武漢。
“事非經過不知難”,億咖通科技武漢總部運營中心總經理陸非感慨地說,2022年對于億咖通科技和武漢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一年。去年,億咖通科技武漢辦公地第三次搬家,擴至10000平方米,成了億咖通全國布局的9個城市中面積最大、環境最好的研發中心,與武漢經開區共建活力創新創業生態。
“借此契機,企業正在武漢加大對智能汽車產業事業部、自動駕駛研發中心等核心事業群的投入”,陸非介紹,企業在漢累計研發投入已超40億元,政企同向,企業矢志做科技自立自強的“攻堅者”,并加快打造面向下一代純電動汽車的沉浸式數字座艙車載計算平臺。
就在去年年底,億咖通科技成為中國首家登陸美股的汽車智能化初創企業,大洋彼岸,武漢會場,嘉賓同步“云敲鐘”。陸非說,武漢GDP重回全國前八,企業同樣與有榮焉,面對風高浪急的環境和挑戰,企業還將在武漢這片夢開始的地方,與城市繼續追夢。
在光谷,華工科技子公司華工賽百技術中心總監戴恒正忙著完善設計方案。就在去年,參加完中聯重科普鋼備料中心的智能產線設計實施及驗收工作后,華工科技又中標“中聯高強鋼中心智能切割產線集成設計與實施”項目。作為成立智能制造事業總部、打造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及服務不過三年的華工科技來說,這展現了“后入場者”的一份十足后勁。
戴恒回憶,“去年,面對包括疫情在內各種挑戰,團隊內多個專業的工程師協同奮戰,與客戶不間斷地交流及進行各項技術驗證,最終,迭代30多個版本的方案,最終獲得客戶的認可”。
“勇毅者屹立,破局者圖強,犯其至難者行遠”,華工科技黨委書記、董事長馬新強說,過去一年,華工科技多款主打產品已成為產業鏈企業首選,占據國內市場第一份額,戰略新品也正在建立優勢、復制優勢,華工科技人將身影遁入海內外客戶現場,用速度和品質讓華工科技的品牌在困境、逆境中綻放光彩。
去年,以光谷為核心承載區的武漢光電子信息集群入選先進制造“國家隊”,在光谷,諸多像華工科技這樣“獨樹一幟”的企業練就了打勝仗的本領,助推武漢實體經濟成色更足、含新量含金量更高,穩穩站上全國第八。
馬新強說,企業還將秉持千方百計干成事的進取精神、不畏千辛萬苦的攀登精神、千錘百煉的工匠精神,與英雄的城市一起繼往開來。
(長江日報記者李佳 吳曈 通訊員胡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