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長江新區9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其中,作為打通武湖片區、三里橋片區、魯臺片區的重要咽喉通道,富強大道的出現,再次拉開長江新區城市骨架。
前身為黃武公路,黃陂貨物進出長江的必經之路
富強大道(現為黃武公路)項目南起武湖大道,北至東支河南側,道路全長約10公里,紅線寬度80米,定位為景觀型城市主干路。長江日報記者劉斌 攝
提起富強大道的前身,66歲的武湖農場高車畈大隊蘆灣村村民房三國最清楚不過:“原來曾是黃武公路?!?/p>
1989年建成的黃武公路,位于灄水河東側,北起前川雙鳳大道,南至武湖街的武湖大道,總長度24公里。
作為連接前川、三里、武湖三個街道辦事處及市區主城的重要通道,黃武公路沿途與火塔線、橫武公路、后湖南路延長線、漢口北大道等主要道路相交,是黃陂區通往長江五通口的交通路,也是黃陂貨物進出長江的必經之路。
在房三國的記憶中,這條路“隔三岔五維修”。由于長期遭受貨車碾壓,黃武公路破損嚴重。對此,在高車畈大隊蘆灣村租用土地種植草莓的楊秋紅感到不安:“道路坑洼,沒有交通標志線,行人、電動車混行,路邊也沒有路燈?!?/p>
1月28日,記者來到武湖大道青龍地鐵口,在川流不息的車流中,感受到這條道路的不堪重負:該路段并行軌道交通21號線高架、上跨新港鐵路、下穿四環線。道路西邊分別為青龍社區、五洲國際建材城、金馬凱旋家具城、保億未來城,東邊是武湖農場下畈新苑、武昌實驗寄宿學校、武漢理工技術學校、武湖農場高車畈大隊等。搶著外運貨物的農戶,駕車通勤的打工人,忙出忙進的搬運工……人群流動、物資流動,都指望著這條路。換代升級,迫在眉睫。
以“富強”命名,希冀讓百姓過上富足的日子
富強大道(現為黃武公路)。長江日報記者劉斌 攝
以“富強”取代“黃武”,以“大道”接替“公路”,這條道路承載著對城市發展的期待:富足而強盛。而道路本身,也肩負著讓周圍老百姓過上富足日子的時代任務。
“富強”一名最早由武漢長江新城起步區道路命名規劃專家提出。2019年10月9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和長江新城管委會主持召開專家咨詢論證會。專家組經認真討論,將原來黃武公路的武湖大道至三里橋的路段重新命名為富強大街。
2021年5月6日,市民政局下發《市民政局關于公布長江新區部分道路標準地名的通告》,提到“富強大街,Fùqiáng Dàjiē。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富強’命名長江新區未來富足強盛的美好祝愿,故名。”
長江新區集團相關負責人稱,目前項目在建設期,暫定項目名為富強大道,建成交付后,再綜合考慮選用富強大街或富強大道。
按照規劃,富強大道項目南起武湖大道,北至東支河南側,道路全長約10公里,紅線寬度80米,定位為景觀型城市主干路。除橋梁上跨鐵路段外,基本采用主線8車道地面道路建設形式,設計速度為每小時50公里。
向東北方向再延10公里,再度拉開城市骨架
長江新區集團城建公司富強大道項目部技術人員在現場介紹。長江日報記者劉斌 攝
道路是城市都市化往前拓展的“先行軍”。長江以北,沿江大道、中山大道、解放大道、建設大道、發展大道、和諧大道……如一道道城市年輪,記錄了城市生長更新的脈絡,打下了時代烙印。
作為新區發展的重要城市骨架道路之一,富強大道除了連接長江新區武湖、三里橋和魯臺片區,未來還將跨越府河,串聯起諶家磯和諧大道,替代武湖新河大橋行使過府河功能。從地圖上看,這條道路會在和諧大道基礎上再繼續向東北延伸10公里,撐起長江新區核心區域的脊梁。
“這條道路縱向貫通長江新區南北,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市政府參事胡全志認為,富強大道的開工建設,將奠定長江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基礎。
武漢地方志副主任、武漢地名專家委員會專家吳明堂曾實地對富強大道的前身黃武公路進行過考察。他說,黃武公路是武湖至黃陂前川的公路,大部分都位于武湖境內,隨著新區的發展,位于武湖境內的黃武公路周邊已經日趨城鎮化,原來的黃武公路已經不再適應開發和城市發展的需要了。
路之變與城之變互為觀照,富強大道的開工建設為長江城區的發展“舒筋活絡”,也為武漢這座城市的生長打上鮮明注腳。
“從解放大道到建設大道再到發展大道,不同時代不同期待。到今天,國富民強就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華中師范大學湖北高質量發展研究院院長、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羅靜認為,富強大道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分契合長江新區未來發展的需要。
長江新區選址于武漢東北部的長江之濱,總面積約612平方公里,處在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戰略交匯點,擁有陽邏國際港,緊鄰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鄂州花湖機場、武漢北編組站,鐵、水、公、空、管多元交通匯集,交通路網的不斷完善,將為長江新區快速啟動、高標準建設夯實基礎。
金馬凱旋集團董事長肖凱旋希望,富強大道的建設能真正帶動周圍居民富裕起來,“更多的人進來,更多的貨物運輸出去”。
(長江日報記者汪文漢 通訊員趙睿 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