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2022年度“光谷瞪羚”企業名單公布,巨安儲能武漢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巨安儲能”)入選。此時,距離該公司成立剛過一年。
相隔數日,在線上舉行的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上,巨安儲能項目“全球首創自分層液流儲能系統”獲得金獎和最具商業價值獎。
一年連續完成三輪累計逾5000萬元融資,斬獲25億元訂單,作為國內首家全鐵液流儲能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博士生、“95后”孟錦濤創辦的巨安儲能同時贏得了資本和市場的認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巨安儲能一開始就瞄準了儲能技術安全和成本兩大痛點,助力國家能源結構戰略轉型和實現‘雙碳’目標。”近日,孟錦濤在接受長江日報《在場》欄目專訪時說,“新型儲能是一場全球范圍內的競賽,我們希望把中國的自主研發技術、中國最好的產品推廣到全世界。”
在全球電化學儲能領域首創新技術
巨安儲能是國內首家全鐵液流儲能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
儲能有多火?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有上百家儲能相關新公司成立,注冊金額高達數百億元,有20余家上市企業跨界儲能。
“儲能是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支撐。”巨安儲能市場總監盧劍波說,業內人士將2022年稱為電化學儲能的“真元年”。他解釋,在“雙碳”目標下,高隨機性、波動性的新能源大規模并網,對電力系統構成了史無前例的巨大挑戰。大力發展儲能尤其是長時儲能系統,充分發揮其對新能源電力的調節作用,才能實現對風電、太陽能電的合理利用,從而達到最大程度延長并網供電時間的目的。“國家相繼出臺了政策,明確了新型儲能市場主體定位,完善了交易機制,捋順了盈利模式,國內儲能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我們一開始就站上了風口。”孟錦濤介紹,巨安儲能瞄準儲能技術安全和成本兩大痛點,自主設計了全鐵液流電池系統。該系統采用全球首創的自分層電池架構,其正負極為雙水相電解液,可自動分層,大大降低了液流電池對隔膜的要求,突破了國外對離子膜的壟斷和技術限制,進一步降低了電池成本。
據介紹,目前電化學儲能的技術路線較多,除傳統的鉛蓄電池體系與鋰離子電池外,在液流電池領域包含全釩、鐵鉻、全鐵、鋅鐵等體系。與現在占據主要市場份額的鋰離子電池相比,液流電池具有儲能時間長、安全性高等優勢,且不受國內鋰資源稀缺、價格居高不下的影響,具有大規模應用的可能性。與采用全釩、鐵鉻等活性材料的液流電池相比,全鐵液流電池則具有原材料豐富、成本低廉的優勢。
在巨安儲能位于大學園路的辦公室里,一臺小型鐵基自分層液流儲能系統引人注目。“這是一種具有本質性安全的儲能技術。這正是公司名稱中‘巨安’二字的來源吧。”孟錦濤說,“我們推出了一款大規模特高安全的平價儲能系統,讓客戶用得起,并且能夠放心地用。這就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成立一年獲三輪融資
孟錦濤在辦公室。
2021年8月,在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攻讀能源光電子學專業博士學位期間,孟錦濤在光谷創辦巨安儲能。
巨安儲能創新研發的全鐵液流儲能技術誕生于華中科技大學的實驗室中。
“在華中科技大學讀研期間,我就開始研發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發現在新能源并網過程中,波動性和不穩定性非常突出,亟須一種新型儲能技術去解決長時儲能問題。”孟錦濤表示,歷經多年研發,巨安儲能的成立意味著這項技術開始嘗試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孟錦濤說:“我們在高校完成了‘從0到1’,‘從1到100’則需要在公司完成。國家正在大力推廣新能源,而儲能是一個痛點。我們希望自己研發的技術能夠真正轉化為對社會有價值的產品,而不是停留在論文和學校里面。”
據介紹,巨安儲能目前已擁有近60名員工,其中七成以上是研發人員,并在不斷擴充中。截至目前,巨安儲能已連續完成三輪融資,累計5000余萬元。新一輪融資正在進行中。
“我們是國內目前唯一一家實現全鐵液流儲能電池商業化的企業。”在盧劍波看來,巨安儲能團隊擁有多年研發經驗和技術積累,從主要原材料到電解液及電堆,從電池管理系統(BMS)、能量管理系統(EMS)到整體系統集成均自主研發,具備一定的先發優勢,正在構筑自己的“護城河”。
“巨安儲能的技術儲備在該賽道中有著獨特優勢。”投資方、九合創投創始人王嘯表示,巨安儲能依托華中科技大學優異的研發資源,創新性地研發了自分層電池架構和全新的電解液體系來有效降本增效,并加速液流電池的商業化進程,有望在行業中成為技術引領者。
邁出商業化進程第一步
孟錦濤介紹公司自主研發的小型鐵基自分層液流儲能系統。
2022年7月,巨安儲能與中電建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華中分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黃岡市英山風光儲一體化基地鐵基自分層液流儲能示范項目建設,這是該公司首個大規模商用項目。“這一示范項目將助力全鐵液流儲能電池這一新型儲能技術完成大規模化工程驗證。”孟錦濤說。
記者采訪孟錦濤時,他剛從黃石市趕回武漢市。據介紹,巨安儲能布局武鄂黃黃,以“雙萬工程”(萬噸電解液、萬臺電堆)來推進中試產線建設,并將在近期形成年產1萬臺電堆、4萬噸電解液以及3000套電池艙(集裝箱)儲能系統的生產規模。與此同時,黃岡二期產線的建設也在推進中。
截至目前,巨安儲能已與大唐、中電建、中廣核等多家央企、國企開展戰略合作,推進大型儲能示范項目建設。“目前,公司簽訂的訂單金額已經超過25億元。”孟錦濤自豪地說。
“無論是堿性全鐵液流電池,還是全球首創自分層技術,我們都是在‘無人區’行走。”孟錦濤說,作為一家初創型企業,巨安儲能面對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如何建立全棧自研的產品體系,如何搭建完善的供應鏈條,如何實現規模化生產,如何既快又穩地滿足客戶要求,都是巨大的考驗。
未來,巨安儲能將保持對研發的持續投入,同時推進生產線建設,提升產能。“巨安儲能會圍繞大規模長時儲能市場提供關鍵的儲能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這是我們不變的目標和定位。”孟錦濤說。
(長江日報記者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