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首個專業貨運機場鄂州花湖機場建成投用;主動融入武漢“965”產業集群,大力發展光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智能制造等產業……在加快建成武漢都市圈協同發展示范區和國際航空貨運樞紐的征途上,鄂州蹄疾步穩,風華正茂。
1月15日,省人大代表、鄂州市委書記孫兵在接受長江日報專訪時表示,武漢新城建設順應武漢向東發展的趨勢,以光谷—葛店為依托的武漢新城加速布局,鄂州作為全省重大戰略核心承載區的重要地位進一步凸顯,高質量發展邁入新的階段。
湖北省人大代表、鄂州市委書記孫兵。長江日報記者何曉剛 攝
長江日報:大力發展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是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確定的重大戰略任務。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去年武漢都市圈著力推進規劃同編、交通同網、科技同興、產業同鏈、民生同保,武漢都市圈發展規劃獲國家批復。目前,武鄂同城化發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孫兵:去年以來,鄂州市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緊扣“五同”工作要求,深入推進武漢都市圈協同發展示范區建設,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一是區域協同規劃深度融合。積極參與編制《武漢都市圈發展規劃》《武鄂黃黃規劃建設綱要大綱》《武漢新城規劃》,與武漢、黃岡、黃石共同編制《湖北花湖臨空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黃鄂黃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規劃》等專項規劃,推動形成區域協同發展格局。
二是交通物流網絡日趨完善。7月17日,花湖機場正式投運,已開通至北上廣等地8條客運航線、10個航點,至上海、深圳2條貨運航線。武漢地鐵11號線葛店段穩定運行,15條連接武漢道路貫通12條,武漢新城—花湖機場快速路開工建設,與黃石5條連接路、與黃岡連通的燕磯長江大橋等項目加快建設,武黃高速公路停止收費。
三是產業協作水平不斷提升。主動融入武漢“965”產業集群,大力發展光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智能制造等產業,葛店經開區187家規上工業企業中有130余家與武漢建立了緊密產業鏈協作關系。葛店經開區新型顯示器件產業集群入選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名單。
四是科技創新高地加快建設。光谷科創大走廊鄂州功能區“兩帶兩組團”創新空間初現雛形,20個重點項目落地開工,濱江科技新區啟動建設。市校合作、校企合作深入推進,47家企業與武漢高校院所共建產學研合作平臺,新引進科技成果33項。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翻番,高新技術企業增長39.8%,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20%。
五是民生服務共保有效拓展。省中醫院葛店院區、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梁子湖院區運轉良好,鄂州、武漢社保卡實現跨城通辦通用,公積金實現圈內互貸互認,41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圈內跨市通辦”,312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省內通辦”。
2022年7月,亞洲首座專業貨運機場鄂州花湖機場正式投用。長江日報記者任勇 攝
長江日報:日前出爐的《武鄂黃黃規劃建設綱要大綱》,沿江環湖將構建武漢新城、鄂州主城組團等八大城市組團,統籌推進武漢都市圈基礎設施、創新策源、產業協同、對外開放、公共服務、新型智慧、安全發展、生態綠色、要素市場等9個領域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這給鄂州帶來了哪些機遇?
孫兵:隨著武漢都市圈一體化發展縱深推進,特別是以光谷—葛店為依托的武漢新城加速布局,鄂州作為全省重大戰略核心承載區的重要地位進一步凸顯,高質量發展邁入新的階段。
一是有利于加速產業集聚發展。近年來,東湖高新區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加速向萬億級邁進,推動“中國光谷”走向“世界光谷”。武漢新城建設順應武漢向東發展的趨勢,光谷產業溢出效應必將充分釋放,有利于區域資源要素的聚集流動,推動更多“高精尖新”產業項目落地鄂州。
二是有利于推動科技創新城市建設。光谷是中國第二大智力密集區,創新要素集聚,科創優勢明顯。隨著武漢新城建設推進,武漢作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其科創資源優勢將進一步放大,對鄂州創新發展的輻射帶動進一步增強。未來,將會有更多鄂州企業有機會參與到武漢創新鏈上來,助推鄂州站上科技創新高地。
三是有利于充分發揮花湖機場功能。根據國內外機場發展經驗,腹地經濟支撐有力,機場才能強勁發展。武漢新城作為武鄂黃黃城市中心,是連接武漢與鄂州的關鍵節點,必將帶動花湖機場與武漢連接更緊、溝通更暢。這將為機場提供更廣闊腹地經濟資源,有助于打造“運全球、配全球”的國際一流航空物流樞紐,更好發揮區域經濟“動力源”作用。
四是有利于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武鄂黃黃規劃建設綱要大綱》提出,將武漢新城打造成為“兩高地、兩中心、一樣板”,充分體現了以國際標準引領城市發展的鮮明導向。鄂州作為都市圈中與武漢聯系最為緊密的城市,將借力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加快補齊城市功能短板,推動城市品質能級躍升。
長江日報:“古今兩鄂州,上下武昌城。”鄂州和武漢地域相連,人文相親,產業相通。下一步,鄂州將如何對接武漢新城啟動建設的機遇,加速武鄂同城發展?
孫兵:當前,鄂州“依武而昌”的優勢進一步凸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已經到來。我們將按照《武鄂黃黃共同推進十大重點工程》任務要求,進一步對接武漢、服務武漢、融入武漢不斷提升武鄂同城化發展水平。
一是在打造樞紐上再發力。積極申報空港綜保區,加快推進航空口岸開放,探索建設內陸自由貿易港。大力發展專業化航空貨運網絡,力爭今年開通國內貨運航線40條、國際貨運航線4條,客運航線10條以上。著力構建多式聯運體系,積極做好武鄂市域鐵路、機場高鐵聯絡線前期工作,加快推進武漢新城—花湖機場快速路等項目建設,全面打通與武漢連接路。
二是在產業協同上再發力。加快推進葛店經開區、臨空經濟區與武漢東湖高新區聯手共建國家級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大健康產業園、光谷鄂州光電產業園。依托花湖機場,與黃石、黃岡協同發展臨空偏好型產業,共筑全國臨空經濟發展新高地。
三是在科技創新上再發力。進一步加快光谷科創大走廊鄂州功能區建設,加強與光谷實驗室、珞珈實驗室等合作,積極推動鄂州(武漢)離岸創新中心建設,著力打造東湖科學城副中心。與武漢高校院所開展常態化產學研用合作,加快研發轉化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深化“研發在武漢、轉化在鄂州”模式。
四是在流域共治上再發力。認真落實“以流域綜合治理明確并守住安全底線”要求,嚴格執行安全管控負面清單。加大武漢新城沿梁子湖區域管控力度,嚴禁無序開發、違規占地,為武漢新城建設守好發展空間。建立健全梁子湖跨區域生態保護聯席聯巡聯防聯控機制,共同把梁子湖建成國家級示范湖泊。
五是在民生同保上再發力。進一步加快都市圈公共服務資源共建共享,搭建公積金同城化服務平臺,逐步統一社保醫保標準,拓展便民服務“一卡通”功能,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一圈通辦”。
水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畫中的鄂州。鄂州融媒體中心記者方仲華 攝
省政府工作報告頻頻“點名”鄂州
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全球第四、亞洲第一的專業貨運機場花湖機場正式投運”。報告還提到,武漢、襄陽、鄂州入選第二批全國法治政府示范創建地區。
報告提到“‘雙樞紐、多支線’航空客貨運通達全球”。
報告著重點出:“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格局全面形成,成為引領湖北、支撐中部、影響全國、輻射全球的重要增長極。”報告講道:“花湖機場內陸自由貿易港加快建設,對內對外雙向開放的“大通道—大樞紐—大網絡—大平臺”體系基本建成。”
報告要求,“加快鄂州電廠四期、隨州電廠建設”。報告明確,支持申建鄂州空港綜保區、仙桃綜保區、天河機場保稅物流中心;加快多式聯運集疏運重點項目建設。報告強調,加快提升都市圈發展能級,縱深推進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發展,高標準啟動武漢新城建設。
(長江日報記者蔡早勤 高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