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優不優,企業說了算。
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傾力支持市場主體發展。全面落實助企紓困政策,常態化開展企業走訪幫扶,大力推行“精細服務、簡化流程、直達快享”,讓政策紅利快速從“紙上”落到企業“賬上”。
“對企業而言,讓‘紙上’紅利快速落實成真金白銀,才是真幫實幫。”16日,省兩會會場內外,代表委員熱議2022年以來武漢市場主體享受到的各項政策紅利。
代表委員們表示,“政府相關部門不斷為企業送及時雨,解燃眉急”“對發展充滿信心,武漢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據悉,2022年,武漢全力推進優環境、降成本、促發展,打造優質高效的市場環境,著力從減稅降費、金融支持、行政審批等多方面綜合施策、精準發力,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2年多近20項政策獎補
送來真金白銀
武漢經開區稅務局“稅收直通車”服務團隊成員線上輔導企業辦理出口退稅業務。長江日報記者 許魏巍 攝
“過去這幾年,各級政府的政策給了企業非常大的支持,我們才能夠在面對困難時逆勢上揚,發展不斷向好。”16日,省人大代表、美的集團武漢制冷設備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陳曉光對近年來武漢的政策紅利感觸良多。
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傾力支持市場主體發展,全面落實助企紓困政策。美的集團在武漢發展逐步向好,正與精準有效的紓困政策密不可分。
“根據初步統計,過去2年多,美的集團武漢制冷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獲得了近20項各類政策獎補,包括留抵退稅、研發獎勵、標桿工廠補貼、引導資金、擴崗補貼等。”陳曉光感嘆,在面臨市場下行壓力時,這些政策“及時雨”轉化成了實實在在的資金,讓企業更加靈活、有底氣開展各類技術創新和新品研發,最終渡過難關,站穩市場。
“財稅政策科學、精準、針對性強,特別是對中小微企業來說,真正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省政協委員、武漢康力會計師事務有限責任公司主任會計師梅佑軒認為,過去3年,國家精準制定稅收減免以及各類獎補政策,并根據社會經濟運行情況對政策進行及時動態調整,體現了政策的靈活性和科學性。
作為財會領域的資深從業人員,梅佑軒對近年來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的幾次調整印象頗深。“讓更多企業享受到了政策紅利。為企業復工復產、恢復活力提供了實打實的資金支持。”
讓政策紅利快速從“紙上”落到企業“賬上”。梅佑軒非常認同這句話并表示,稅務部門可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擴充力量,進樓宇、進工廠,了解企業訴求、宣傳稅收優惠政策。
他同時建議,下一步可嘗試推行財政直達機制,讓符合條件的企業無需申報,補貼資金能自動落到“賬上”,節約企業辦事成本,提高運轉效率。
中小微企業掃“楚天貸款碼”
即可申請貸款
企業工作人員收到銀行貸款貼息電子回單。 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去年,在江夏區各部門和湖北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我們成功用承包的土地拿到了一筆關鍵的貸款,還享受到貸款貼息。”省人大代表、武漢佰果冠果業發展有限公司法人、總經理張朝說。
3個月后,這筆錢投資的橘子酒生產線就投產了,目前已上市銷售。張朝明顯感受到,武漢在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方面“下了功夫”。金融環境越來越公平化、便利化,緩解了中小微企業資金貸款的難題,真正釋放了政策的紅利。
2022年,張朝已經為當地村民提供了1萬多人次的臨時崗位。2023年,他準備把基地再擴大兩倍,達到3000畝,將深加工產業帶來的附加值增加6到8倍。
“現在的政策支持讓我對未來很有信心。”張朝說,他希望在政策支持下,讓農村留住更多人才,投入更多農業科教資源,把柑橘產業做大做強。
不久前,位于東湖高新區的湖北荊楚朗鼎科技有限公司也收到一筆700萬元的貸款,企業智慧城市項目及時得到了資金支持。
省政協委員、湖北荊楚朗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倪朗介紹,了解到企業有擴大生產的需求后,東湖高新區相關部門主動對接,僅用2周時間,公司就拿到了銀行發放的貸款。
近年來,金融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不斷加強,激發了企業的發展活力。日常工作中,倪朗接觸到許多便捷的金融服務,比如通過武漢市企業融資對接服務平臺——“漢融通”系統,企業可以在線上給銀行提供資料,不再需要一遍遍跑銀行,申請效率和審批效率同時提高。
通過“漢融通”系統的數據,政府還可以為企業提供更精準的政策支持。當前,全省正推廣使用“楚天貸款碼”,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通過掃碼即可向銀行提交貸款申請。
倪朗建議,進一步拓展企業的融資途徑,充分利用債券、信貸、股權等融資工具,發揮不同渠道的融資作用。著力解決銀行“不敢貸、不愿貸”的問題。努力打造全國性的金融要素市場,吸引更多金融機構和市場主體入駐,增強市場流動性,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一事聯辦”讓企業辦事跑動
次數直降94.03%
東湖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開設工商稅務一事聯辦窗口,為武漢重點項目、外資企業、商戶共享企業開辦便利服務。 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政府職能部門簡化流程、壓縮事項,給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省人大代表、武漢市漢陽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荊武說,這增強了企業發展的信心。
以企業資質審核和新資質申報為例,集團及集團下屬的二級公司都要辦理。過去要跑的窗口多,需要提交的資料多,一個人經常跑不過來,集團和各二級公司不得不成立了專班,每次到申報和審核時間后,專班人員全部出動,費時費力。
如今絕大部分業務可以在網上辦完,需要跑多個窗口的,現在也可以“一窗通辦”,非常方便。特別是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運用,漏報材料的情況完全避免。
荊武表示,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讓企業享受“精細服務、簡化流程、直達快享”的便利,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這是一個更高的要求,讓大家非常振奮。
數據顯示,目前,全市“一事聯辦”主題服務達140余項,辦理時限壓縮76.7%,跑動次數減少94.03%,企業和群眾獲得感、滿意度不斷提升。
“優化營商環境的核心在于控成本”。省政協委員、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上官莉娜表示,對于企業來說,需要為其降低全生命周期的運營成本,給予企業更寬松的環境,讓企業輕裝上陣、施展拳腳。
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的最終目的,是要將紙面上的紅利“變現”,這才是“最后一公里”中亟需解決好的痛點、堵點。上官莉娜表示,“政府應該俯下身,將優惠政策精準推送到位,點對點、面對面,助力企業把紙面上的紅利變現。”
上官莉娜還提到,要徹底破除一系列“隱形門檻”,構建公平競爭的環境,降低企業運營費用,挖掘企業后續增長潛力。
據了解,2022年,在企業開辦方面,武漢有效落實“210”標準,即企業開辦環節壓減為2個,開辦時限壓縮到1個工作日內,開辦成本實現零收費。并免費向新開辦企業發放一套印章,一年累計發放免費印章10.60萬套,僅此一項,為新登記市場主體減免費用2887萬余元。
在東西湖區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幫助辦事群眾解決網上申報的難題。 長江日報記者喻志勇 攝
鏈接>>>
“小巨人”中的“尖子生”拿到百萬元扶持款
數字化改造令企業產線效率大大提升
“國家、市區的政策性支持獎勵資金一到賬后,馬上投入到企業研發中,實實在在為企業增強競爭力賦能”,16日,武漢普賽斯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玉梅介紹。
普賽斯是國家工信部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還是第二批獲得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的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即國家級“小巨人”中的“尖子生”,“專精特新”政策紅利讓企業更堅定走“專、精、特、新、鏈、品”之路。
李玉梅介紹,超百萬元各級支持資金全部發放到位,部分資金被應用于構筑企業知識產權專利墻,部分被應用于數字化改造,讓企業產線效率大大提升。
普賽斯是國內首個自主研制光通信、半導體芯片和器件的光電性能測試儀表企業,在微弱信號檢測、高速電路設計、抗干擾、自動化等技術領域具有較強的研發能力。近年來,企業服務的行業從光通信、光電子向半導體行業擴展,尤其是今年正在加大在集成電路領域從晶圓到芯片到激光雷達產品生產的每個檢測環節的產品開發和推廣。
據了解,武漢高度重視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2021年10月,武漢市政府發布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這是全國同類城市中首個以市政府名義出臺的“專精特新”專項行動計劃。各區也有相應獎勵。
在一手發放獎補政策紅利同時,武漢堅持梯次培育體系,致力于“專精特新”企業的“選種育苗”,并根據行業特點、生命周期制定對應的精準培育方案,為武漢“專精特新”企業練內功。
(長江日報記者吳曈 李玉瑩 秦璟 覃柳瑋 劉晨瑋 史強 李佳 統籌:劉睿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