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月5日訊(記者汪甦 通訊員葉秋)1月5日下午,武漢市“兩會”上,10位在港委員線上線下為武漢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座談會現場。 記者汪甦 攝
現場,5位港澳地區政協委員、港澳臺僑代表現場發言,5位在港在澳委員、臺灣同胞通過視頻連線網絡積極建言。大家圍繞深化漢港、漢澳合作,聚力海外校友推動武漢發展,推動武漢現代馬產業發展、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
“作為德國湖北社團聯合會暨武漢市駐德國校友服務工作站負責人,我自己也是20世紀80年代末出國留學并在德國生活了30多年創業新僑,我呼吁要聚力海外校友推動家鄉發展。”列席代表、德國湖北社團聯合會會長傅昕建議,要擴大朋友圈,引領海外高學歷人才走進湖北武漢,同時應建立留學生人才信息庫,創建留學生創業基金,搭建留學生回國創業聯盟平臺,“凝聚廣大留學人員智慧和力量,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珍惜時代際遇,激發奮斗熱情”。
“武漢高校多、大學生多,發展元宇宙產業有著先天優勢。”市政協委員、香港漢港聯誼會副會長馮鎮南看好漢港元宇宙產業的創新發展。通過視頻連線,他建議,武漢市可將東湖梅花節、東湖櫻花節、國際賽馬節以虛擬方式舉行,成為吸引全球網民的世界性節慶活動。另外,也可把黃鶴樓、武漢東湖等旅游景點搬到平臺上,組成“元宇宙觀光武漢”,以此實現城市觀光。他暢想,未來“元宇宙觀光武漢”還可引入熱門餐廳等實體店鋪,通過旅行社開展虛擬空間團體游,觀賞街邊表演等現實與虛擬結合的新型旅游服務。
“希望通過澳門‘橋頭堡’拓展國際市場,將武漢大健康產業走向世界。”市政協委員、澳門醫學專科學院院士鐘紅興通過視頻連線提出,在中醫藥大健康產業方面,建議漢澳雙方緊密合作,發揮橫琴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平臺功能和優勢,加強兩地中醫藥產業的合作和融合發展,有序構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中國特色的醫藥創新研發與轉化平臺,推動以中醫藥研發制造為切入點的大健康產業發展,推動醫療養生、中醫藥文化展示、健康旅游等若干大健康先導項目投入市場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