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元旦小長假,在線旅游平臺發布數據顯示,武漢位列全國旅游熱度人氣前十。全市文旅消費強勁回暖,剛剛開館的武漢美術館(琴臺館)接待量爆滿。武漢跨年短視頻“相見在武漢,過好每一天”全網置頂推送,網民紛紛點贊。
1月5日,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黨委書記、局長肖敏做客長江日報兩會直播間時表示,2023年,開工建設武漢戲曲藝術中心,加快建設武漢圖書館新館;推進15個城市書房建設,打造“讀書之城”;在黃鶴樓設立漢劇劇場,在盤龍城遺址公園打造環境舞蹈……市民將遇見更有文化味、更好玩的武漢。
點擊下圖回看直播↓
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黨委書記、局長肖敏(左)做客長江日報兩會直播間。記者何曉剛 攝
問: 漢派文藝精品,憑啥在全國叫的響?
肖敏:經過多年的積淀,2022年成為漢派文藝精品喜結碩果、大放異彩的一年。武漢京劇院演員劉薇主演現代京劇《母親》榮獲文華表演獎;武漢說唱團演員姚俐伶憑借湖北小曲《黨員》榮獲第十二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這是湖北小曲首次摘得該獎項;武漢雜技團創作演出的《揚帆追夢·浪船》獲第十一屆中國雜技金菊獎;湖北小曲《鶴歸來》摘得全國群眾文藝領域唯一的國家級政府獎——“群星獎”。
京劇《母親》劇照。
接下來,我市在現實題材方面將重點創作音樂劇《江豚的微笑》、雜技《逐夢天問》,荊楚題材著力創排話劇《張之洞》,歷史題材重在打磨提升話劇《狂瀾》等。我市還將編撰《漢劇大典》,錄制“百戲工程”,同時做好漢劇、楚劇有關劇目的劇本儲備。
漢劇演出登上船長九號。
問: 散個步就能體驗城市文化圈,如何實現?
肖敏:走在城市街頭,市民會遇見各有特色的城市書房,有開在百年老街中山大道南京路口的江城書房,有面向長江看向蘆葦搖曳的玻璃小屋蒹葭書店,有開在公園里的德芭與彩虹書店,有以電影文化為特色的曇華林云曰書館,為市民提供小而美、各美其美的閱讀、交流公共空間。33座城市書房建成使用,既有統一服務規范,又充分體現城市特色。
中山大道上的城市書房。
近年來,武漢市在統籌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上持續發力。2022年,武漢公共文化服務品質進一步提檔升級:武漢圖書館新館開工建設,城市文化地標武漢美術館(琴臺館)、武漢中心書城和區級場館青山圖書館、東西湖文化中心建成開放;成功舉辦首屆武漢雙年展,助力武漢打造“沒有圍墻的藝術之城”和“藝術家向往之城”;廣泛開展“武漢之夏”“武漢高校藝術節”“名家講壇”等品牌文化活動,市民在家門口觸手可及“詩與遠方”。
武漢美術館(琴臺館)。
2023年,將著眼進一步補短板、強功能、優品質,編制實施《武漢市公共文化設施布局專項規劃》。開工建設武漢戲曲藝術中心,加快建設武漢圖書館新館、光谷文化中心等8個重點文化場館項目,新建15個城市書房。
寫進2023年市政府民生實事清單中的工作就是對人民群眾許下的莊嚴承諾,我們將匯聚多方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惠民活動1500場次以上,豐富人民群眾精神生活。
問: 讓武漢更具吸引力,城市魅力怎么提升?
肖敏:武漢搶抓2023年元旦、春節雙節消費節點和熱點,啟動冬季旅游消費季活動,推出藝術武漢、書香武漢、年味武漢、冬趣武漢、惠游武漢等五大板塊100余項文旅產品,活動期間將免費發放100萬張景區門票。
武漢趣谷戶外滑雪場。
新的一年,我們將推動召開全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高起點謀劃全市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
創建一批文旅融合發展的國家品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2023年重點工作,要求深化打造國家文旅消費示范城市,強調大力發展假日經濟、夜間經濟。武漢將新創建1—2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指導黎黃陂路、曇華林創建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指導葉開泰中醫藥文化園、黃鶴樓酒業文化博覽園創建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
春季,武漢櫻花盛放。
探索文旅深度融合新路徑。強化文藝院團、文博場館互動融合,在黃鶴樓公園設立漢劇劇場,在盤龍城遺址公園打造環境舞蹈《城之根》(暫名);在武漢革命博物館創排沉浸式演出《毛澤東在武漢》《王荷波》;圍繞武漢美術館(琴臺館)當代展覽排演概念舞蹈,依托月湖打造“高山流水”實景演藝。
露營是游客們喜愛的休閑方式。
推動一批文旅+示范項目建設。為落實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促進農商文旅聯動融合發展”的要求,將推動黃陂木蘭不夜城等文旅農融合項目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加快推進新民眾樂園提升改造,打造一批文旅商融合品牌綜合體,指導商業綜合體以景區思維優化創新運營模式。
辦好一批文旅融合發展的精品活動。重點辦好中國(武漢)文旅博覽會、武漢琴臺音樂節、武漢國際雜技藝術節、尋訪英雄武漢紅色記憶旅游主題月、武漢鄉村旅游節等活動,加快文旅市場復蘇振興。
數讀武漢文旅▼
長江日報出品 采寫:記者黃麗娟 制圖:陳昌 趙健 制作:葉鳳 校對:胡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