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記者從大冶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獲悉,2022年,大冶財政總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00.87億元,增長12.2%,交上了一份“全年滿堂彩、百強再進位”的優異答卷。
2022年,大冶以“八大行動”為抓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市經濟運行穩中向好、進中提質,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好于預期。
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30億元以上,增長7%;規上工業增加值335億元,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700億元,增長1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2億元,增長9.7%;外貿出口50億元,增長15%。全國縣域經濟“百強”排名第67位,較上年前進12位,在2022中國縣級市品牌“百強”榜排名第56位,領跑全省縣市。陳貴鎮、還地橋鎮、靈鄉鎮入圍“2021中部百強鎮”榜單。
轉型升級實現新突破。智能裝備制造、生命健康、材料、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紡織服裝等主導產業增加值占比達73%。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0家、省“新物種”企業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555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完成140億元,增長11.1%。高效節能裝備制造、高端鋁材及鋁產品產業獲批省級創新型產業集群。
民生保障交出新答卷。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9957元、26442元,分別增長7.5%和8%。新增城鎮就業1.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以內。順利通過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
2023年,大冶將以打造“五個示范市”為路徑,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努力跑出更快速度,全國縣域經濟“百強”排名力爭進位至60名以內,奮進全國縣域經濟50強,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大冶篇章”。(記者?殷珂?見習記者?陳成?通訊員?程良友?衛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