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0日,鄂州召開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鄂州功能區建設情況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鄂州功能區發展規劃2021-2035》,鄂州將建設橫縱兩條創新發展帶,整體構建“兩帶兩組團多點”全域創新空間格局。
整體謀劃加快提升科創能力
為進一步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支撐引領作用,高標準建設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鄂州功能區,鄂州市專門匯編《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鄂州功能區發展規劃2021-2035》(以下稱《規劃》),圍繞總體思路、目標定位、空間布局、重點任務等內容,謀劃未來發展和頂層設計,加快提升自身創新能力。
鄂州功能區以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重大平臺輻射區、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創新成果承接區、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高新產業集聚區為發展定位,將依托鄂州“一橫一縱”兩條天然廊道的地形,建設橫縱兩條創新發展帶,整體構建“兩帶兩組團多點”全域創新空間格局。“兩帶”即葛店—華容(三江港)—鄂城(濱江科技新區)—臨空經濟區(花湖機場)橫向沿江產業科技創新發展帶和葛店—紅蓮湖—梧桐湖縱向生態科技創新發展帶;“兩組團”即紅蓮湖—葛店科創組團和鄂州機場臨空組團。
同時,聚焦平臺共建、技術攻關、產業同鏈、主體共育、開放共享、宜創宜居六大重點任務,面向區域戰略需求與產業發展需要,構建協同合作、梯次銜接的創新平臺體系,壯大科技企業群體,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著力打造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臨空經濟、智能制造五大產業集群,建設宜創宜業宜居智美新城。
《規劃》提出,到2025年,鄂州功能區經濟總量將突破16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要超過300億元,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速超過10%,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00家。到2035年,鄂州功能區將建成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重要承載區,成為全省重要的區域性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聚力做好首站融合
光谷科創大走廊東擴,緊鄰左嶺的葛店是首站,而葛店經開區正借力光谷科創大走廊、武鄂同城化、亞洲首座專業貨運樞紐機場投運三大戰略機遇,展現出非凡的發展韌勁。
葛店經開區正按照規劃同編、交通同網、產業同鏈、科技同興與東湖高新區加強合作,參與共建東湖科學城,并按照“共享共建”模式,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納入東湖科學城重點項目建設庫,承接東湖科學城的科技創新資源輻射和溢出。
隨著深度嵌入武鄂產業布局,葛店經開區正與東湖高新區共同打造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智能制造三大產業鏈,已初步形成“起步在高校、發展在光谷、共享在葛店”的全產業鏈產業體系。
在招商引資方面,葛店經開區緊盯全球、中國500強企業和瞪羚企業,著力引進高能級、產業鏈關鍵環節、上下游配套企業,推動一批“高精尖新”項目落地。同時,著力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打造優質政務環境,完善園區配套建設,筑巢引鳳共贏發展。
做大做強主導產業
產業培育是鄂州功能區建設的重要工作之一,一直以來,鄂州持續聚焦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高新產業集聚區這一目標,深度嵌入東湖高新區產業鏈,加強延鏈、補鏈、強鏈,做大做強區域主導產業。
立足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一方面主動融入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產業體系,大力發展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產業集群。另一方面緊扣本地基礎與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特色,依托花湖機場優勢,著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臨空經濟產業集群,并通過采取部門協同、市區聯動的方式,積極開展重點產業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充分整合科技創新資源,突破關鍵技術難題,形成一批“殺手锏”創新產品。
面向區域戰略需求與產業發展需要,以共建東湖科學城為引領,集中布局多類型、多層次科技創新平臺,加快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健全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構建產學研協同合作、“基礎研究-小試-中試”梯次銜接的創新平臺體系,目前全市企業自建或與高校院所共建市級以上創新平臺已達106家。
堅持“引培結合、分類促進”原則,建立完善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體系,著力構建創新型企業融通發展的良好格局,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動企業真正成為科技創新的發動機、主力源,在成果轉移轉化、技術研發項目實施、科研經費管理等過程中,更大程度上放權于實施的企業主體和參與主體,最大程度由企業牽頭承擔省、市科技計劃項目,全面提升企業創新積極性。
(長江日報記者高喜明 通訊員段銳)